增强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把高校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
校园文化凝聚着学校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是高校和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校园文化渗透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目前,许多高校档案工作者习惯于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活动提供常规的档案利用,却没有对融会在各种活动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利用档案投入更大的关注。近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这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新的教育思想出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于校园文化的意识。
增强校园文化意识,首先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认识档案馆(室)的文化功能,树立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增强自觉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其次,档案工作者必须对校园文化现象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作为合格的当代高校档案工作者,不能局限于就档案工作而做档案工作,应当深刻关注学校的发展,培养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研究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也应当对档案中记述的学校在逆境中艰苦办学的创业历程,记述的许多名师学者不求名利、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以及反映学校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等的研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作用,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步伐。再次,档案工作人员要在自身素质提升上,有意识地增加文化品位的修养。
增强校园文化意识,要求高校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轨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高校档案馆(室)的性质来说,高校档案馆(室)既是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高校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高校应当充分认识档案馆(室)的文化属性,并充分发挥其面向师生和社会的文化贮存与传播功能,把档案馆(室)真正建成一个集宣传、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坚实基地。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类活动中,要有专人负责活动过程中形成材料的收集,在布置、检查、考核、评比校园文化建设时档案工作要同步进行。档案部门要主动地贴近宣传和学生思想政治部门,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动态,及时地提供馆(室)藏相关信息。同时,要重视从各类档案材料中挖掘出表现学校精神的档案信息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成为高校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