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档案观”

(二)树立“社会档案观”

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是档案工作的方向。档案工作者要树立起面对民众的社会档案观,不仅服务于政府机关,也给各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以至公民个人多一点“档案关怀”。让广大群众走进档案馆,在浩瀚的档案信息的海洋中享受利用档案的乐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档案不仅可以为资政决策服务,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档案部门成为政府分忧解难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还要密切注视档案信息与社会需求的规律,关注人民群众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从构建人们的和谐生活、和谐人际关系和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寻找档案利用服务的亮点。据东北网报道,2007年,齐齐哈尔市档案局召开各县(市)区档案局馆长会议,要求当年档案工作主要围绕着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档案工作,重点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助和低保等社会领域档案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为实现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服务。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维护职工权益。同时突出特色,全面加强新领域档案工作,重点加强旅游档案工作。围绕“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这一主线和鹤文化、冰雪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工作,发挥档案部门特有的作用,社会档案观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