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虚拟档案馆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统筹规划,依法建馆。建立虚拟档案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必须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教育厅、省档案局会同我省信息产业部门共同研究,结合我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具体制定建设虚拟档案馆的近、远期目标,分阶段实施。省级、地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档案工作基础较好,保存档案内容涉及面较广,利用率较高,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程度较高,可先行上网;地(市)级以下的教育部门以及中小学保存的档案利用率较低,计算机网络化程度也较低,可暂缓一步上网。根据虚拟档案馆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从而在法律上明确档案馆对于社会档案的产生、保管、利用、安全等的监督指导职能及权限,并处理好档案馆与各类档案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的关系。在保障档案信息齐全完整的同时,保障档案形成者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公民隐私等。
加快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了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对于虚拟档案馆区域内各档案馆、档案室原来收藏的大量档案,我们应有步骤地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全部馆(室)藏档案一次性上网也是不现实的,可采用分期分批方法使档案上网;保证开放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有特色(有地域特色、涉及重要科研成果、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能优先上网。
做好网上档案信息的保密与病毒防治工作。网络化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网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有必要的限制。如可制定政策、法律规定确定档案上网等级,规定一级保密的档案不上网,二级保密的档案上内部网,三级保密的档案可上网,但要身份鉴别。对于二级保密的档案,如技术、专利、科研档案等可以提供一部分普通的信息,以不造成泄密、经济损失和损害技术人员的发明,同时又能吸引别人来查阅档案为原则,要做到该保密的一定要保住,该开放的一定要及时开放。要注意预防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和黑客入侵,要做好重要档案信息的数据备份工作,以防意外,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档案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虚拟档案馆需要众多的既懂档案业务知识,又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建立虚拟档案馆的前提条件之一。档案馆功能的转变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成为“网络专家”和“档案信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