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关系

(一)干部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关系

高校文书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文书档案是学校形成的综合性文件,而人事档案往往是学校相关部门形成对个人状况的记录。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干部任免的文件,在干部任免表缺失的情况下,可做干部档案替代材料。两者主要区别有:

第一,管理模式不同,从全国高校来看,大部分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一起集中在学校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但组织人事部门与干部人事档案有着天然的联系,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主要利用对象,管理上也有特殊的安排。也有部分高校是组织人事部门设立干部人事档案室单独管理。

第二,形式不同,同是任免、表彰或处分的文件材料,文书档案收集学校下发的红头文件。而人事档案收集是干部任免表,表彰审批表或处分的意见和本人的签字的材料。

第三,整理方法不同。人事档案的整理以一人一卷盒为单位组合成专门的保管单位,卷盒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卷内按十大类排列。文书档案的整理,采用以“卷”或“件”两种组成保管单位的方法。两者整理的步骤与方法也不一样。

第四,保管期限不同。文书档案材料根据其价值,划分为永久、定期(分别为30年、10年)两种保管期限。干部人事档案保管期限,中央组织部涉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文件没有相关规定,只是规定,死亡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向档案馆移交。从这个意义上说,干部人事档案是永久保管。

第五,作用与利用服务方向不同。干部人事档案主要为考察选拔人、使用人、培养人等方面提供依据,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一般只供本机构或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使用,封闭期较长,一般在本人去世若干年后才能开放。文书档案形成后一定时期内主要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服务,文书档案中涉及个人的有关材料不能作为考察、使用人才的依据,文书档案自形成之日起30年内一般都要向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