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二)目标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是指根据党的组织路线、人事劳动工作政策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规定的要求,以及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和近期发展规划,设计出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等级标准,按照规定的办法和程序进行考评,认定等级。它是人事档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先前,我国综合管理部门相继开展了目标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它对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挥档案的作用意义重大。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应借鉴其经验,积极开展目标管理活动,使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开展目标管理,是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全方位提高的一条快捷、适用、可行的途径。

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在其他部门档案目标管理基础上突出自身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996年12月中组部已制定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检查验收细则》,全国部分省市也已着手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目标管理工作,这是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人事档案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立足收集整理、狠抓基础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提供利用,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人事档案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组织领导;

2.管理体制范围;

3.队伍建设;

4.档案收集与鉴别;

5.档案归档与整理;

6.保管与保护;

7.利用和传递;

8.制度建设和宏观业务指导等。

每一项内容细分为各个条款,每个条款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和量化指标,通过目标要求和量化指标对照检查人事档案部门的具体工作,然后给予准确的评分,根据总的评分认定其等级。可见,开展人事档案目标管理活动,可以指导、监督、促进和规范人事档案部门的各项工作,极大地调动人事档案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事档案部门的工作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提供决策和依据,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