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服务社会化
2025年09月10日
四、档案服务社会化
高校档案现代化,是先进的服务手段与良好的服务效果的统一。服务效果的优劣,不仅表现在提供档案信息的能力上,而且在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上。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应充分重视档案信息的社会性,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广大公众用户的潜在要求。“档案在休闲社会中的作用”成为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引人注目的议题,它势必引起人们对高校档案部门的社会功能、社会形象的重新认识。
塑造新形象是高校档案馆(室)迈入新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新世纪,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已发生根本的变化,“记忆的宫殿”是为人民服务的,档案不仅仅涉及教职工及至社会公民个人权益,更多地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如果档案工作者树立起面向广大教职工和广大民众的档案观,不仅服务于高校和政府机关,也给各种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以至社会公民个人多一点“档案关怀”,把一个小范围的服务“面”连成全国乃至跨国界的服务网,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高校档案工作也会在这种效应下获得勃勃生机。
高校档案含有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除了服务于高校教学、管理之外要广开渠道,服务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成员。更多地营造文化氛围,让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公民都能走进来。目前,一些历史名校的档案馆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不仅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服务,高校档案部门还增设校史博物馆、演播厅等活动场所,迎接社会各界人士和外国朋友来参观,创造一个大众易于接受、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环境,受到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