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序

李 序

医学之道,始于伏羲,著于岐黄,立法于仲景,以垂教后世。上可安君亲而保身,下可疗民病而济世;大而阴阳五行,小而昆虫草木;近切脏腑经脉之原,远推声色气运之理。旨意渊深,议论宏博,医之义大矣哉!历来诸家著述,皆阐发《灵》《素》经文,承接仲景方法,且为补其未备者,良由师友相承,未尝矜奇[1]炫异也。但立说多歧,各有纯疵,间有与经文欠合之处,而前后辨驳[2],代不乏人。苟非汇通其义,辨晰其辞,则几微疑似之间,顾此遗彼,一有差讹,危败瞬息。但长于攻泻者补法无多,善于温补者清消罔用,此岂故为偏执?缘阅历讲论,各是其习,故利于水者不利于火也,斯董君《医级》之所由作耶。董子西园先生者,字魏如,世居武林[3]。予自髫年往复,谊切通家,知先生为尤悉。其考[4]汉斌公欲令先生习医,以为可以保身济世,而先生未冠失怙[5],禀性敦敏,事母至孝,后因举业发病,母令遵遗命学医,以成父之志。由是先生弃置时业,励志医道,虚怀访切,手不释卷。每论一症,必援笔自记,其有似是者,汇集详辨,集以成篇,逐篇之内,各分其症,各明其治,各引其方。凡诊视临症之顷,旁搜直取,无不洞然。积今三十余年,反复参订,汇成一十二卷,命名《医级》,此先生又所以成父志而嘉来学之意者也。是集言虽无多,简括详备,治无遗憾。至于前人之辨驳,虽举一二,其详核不复多赘,惟于含糊影响之条,及行回沉晦之论,前后传习相绍[6]未经道破者,必剖析而言之。意在质之高明特达之士,得参详理解而定断之,庶不致终千载而不明也。外此唯采集诸家各法,汇通详辨,约句成编,以便后学诵习。是集编次一十二卷:《集古》一卷,乃求道必自章程;《伤寒》多卷,实酌古合时围范[7];《杂病》三卷、《女科》一卷,皆挈领要略,明备鼓桴[8];《方治》三卷,诚治疗准绳,出入大法;《脉诀》一卷,详尽正变之衡;《无问》一篇,磨出洞垣之鉴[9]。首尾卷帙无多,实学者之津梁,诊治之阶梯也。予与先生论道有年,相契[10]日久,每展论间,如莹光一彻,心目倍灵,因劝剞劂[11],以公诸世。其门人徐子星枢踊跃乐襄,而先生相契友戚亦喜赞成,于是授之梓人,予因序其概焉。

时乾隆丁酉岁南吕既望眷世侄李璿顿首拜撰


[1]矜(jīn 金)奇:炫耀新奇。

[2]辨驳:反驳。辨,通“辩”。《礼记·曲礼上》:“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3]武林:地名,旧时杭州的别称。

[4]考:指已经死去的父亲。

[5]失怙(hù 户):指死了父亲。

[6]绍:继承。《说文》:“绍,继也。”

[7]围范:模仿,仿效。《后汉书·张衡传》:“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

[8]鼓桴(fú浮):鼓槌。《晋书·天文志上》:“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此处喻疗效显著的方法,如敲鼓立刻会得到响声一般。

[9]洞垣之鉴:明察,透彻了解。洞垣,原指扁鹊具有隔墙看物、透视人体的能力。

[10]相契:相交深厚,相互默契。

[11]剞劂(jī jué积觉):雕板,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