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歌景岳

十问歌 景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须当辨。九从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彰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问寒热者,辨阴阳也;问汗者,辨玄府之通闭也;问头之眩痛,以察虚实;问身之有无酸痛,可以测表邪之有无也;问二便,所以辨里之热否也;问饮食以察胃气,问胸次以察邪气之侵内否也;问聋者,所以辨肝肾邪正虚实也;问渴者,辨内火之有无深浅也;辨脉辨色,所以参真假虚实也。从气味推治,固无难事,然则必得人情,受任托,庶不反招怨。此十问之梗概也,兹不各载者,晰于后之条辨各症也。


[1]道:引导,疏导。

[2]臑(nào 闹):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

[3]交瞀(mào 冒):混淆,纷乱。《南齐书·良政传赞》:“枉直交瞀,宽猛代陈。”

[4]侠:通“夹”,旁也。《公羊传·哀公四年》注:“滕薛侠毂。”

[5]贲:通“奔”,急走。《汉书·百官公卿表》:“卫士旅贲。”

[6]胗(zhēn 真):嘴唇溃疡。《说文》:“胗,唇疡也。”

[7]核骨: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

[8]腨(shuàn 涮):又称“腓”,小腿肚。《灵枢·寒热》:“腓者,腨也。”

[9]马刀:病证名,即马刀疮,出《灵枢·经脉》。系指耳之前后,忽有疮状似马刀,如杏核,大小不一。

[10]颃颡(háng sǎng 航嗓):为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亦即软口盖的后部。

[11]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12]藜藿(lí huò 离惑):指粗劣的饭菜。

[13]曲房:内室,密室。汉·枚乘《七发》:“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14]茅茨:茅草盖的屋顶,引申为简陋的居室。

[15]槖籥(tuó yuè 驮月):古代鼓风用之袋囊。语出《道德经·虚用第五》:“天地中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比喻气机运转的动力和关键。槖,口袋;籥,古代通风鼓火器上的管子。

[16]既济:《易经》第六十三卦。

[17]未济:《易经》第六十四卦。

[18]夷:弄平,此处指将丈夫与妻子的地位等同。

[19]旸(yáng 阳):晴天。

[20]僭(jiàn 见):超越本分。

[21]运:通“晕”,眩晕。《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

[22]甫:刚刚,才。

[23]多歧亡羊:又作“歧路亡羊”,语本《列子·说符》,原谓大道分为众多流派之后,就会失去精神实质。后比喻众说纷纭之下,无所适从。

[24]车薪杯水:又作“杯水车薪”。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比喻无济于事。薪,柴。

[25]成心:意喻偏见、固执。

[26]薰莸(yóu 由)不辨:比喻不能辨识善恶。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莸,原作“犹”,据文义改。

[27]跖(zhí 直):柳下跖,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的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强盗。

[28]便佞(piánnìng 骈宁):花言巧语。

[29]谝(piǎn):欺骗,诈骗。

[30]朱紫:在上古分属正色与杂色,后来用以比喻真假、优劣、高低等。

[31]齐傅楚咻(xiū 休):齐人辅导,楚人干扰。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比喻势孤力单,观点或意见支持的人很少。傅,辅助,教导;咻,吵闹。

[32]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后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此处引申为居所。

[33]问津: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

[34]曩(nǎng):以往,从前。《尔雅》:“曩,久也。”

[35]朱:原作“李”,据文义改。

[36]濈(jí 及)濈:汗出貌,指汗水迅疾外流。

[37]矧(shěn 沈):况且。

[38]厉:原作“丽”,据《景岳全书·传忠录》改。

[39]暗:原作“痛”,据《景岳全书·传忠录》改。

[40]img(huāng 荒)img:目不明也。原作“慌慌”,据《景岳全书·传忠录》改。

[41]惓(quán 全)惓:恳切貌。

[42]要(yāo 腰):中途拦截,阻留。《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要于路。”

[43]痒疮:《景岳全书·传忠录》作“疮疡”。

[44]效颦(pín 贫):语出《庄子·天运》。古代美女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效之。形容丑拙之人强学美女之法,弄巧反成拙。

[45]矢:通“屎”,粪便。《左传·文公十八年》:“杀而埋之马矢之中。”

[46]裕如:从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