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合大陷胸汤

2.大承气合大陷胸汤

范某,女,22岁,农民。两岁时开始腹胀,其后发展到全身皆肿,肌肉变硬。下阴常流黄水,臭味异常。10余年来,病魔缠身,其父为之四处求医,未见显效。1969年8月就诊:腹胀如鼓,胸胁满闷,皮色苍黄;全身肌肤胀硬。大便常秘结,所下如羊粪,已4日未行;下阴不断渗出臭黄水。舌质深红,苔黄燥,脉沉实有力。此为阳明腑证兼水热互结。法宜峻下热结,兼逐积水,以大承气并大陷胸汤加味:生大黄18g,厚朴30g,枳实30g,芒硝30g,甘遂1.5g(冲服),芫花1.5g(冲服),桑白皮60g。

先服1剂,泻下燥屎10余枚,并臭秽黄水甚多,腹部硬胀消失大半。续服1剂,胸腹肿胀皆消,全身肌肤变软,下阴外渗之黄水亦止。自觉病势顿减,加以客居成都,经济困难,遂停药回家。不久邻友来告,已康复如常。1979年7月追访,病愈结婚,并生一子。10年来身体一直很好。

原按:患者虽病程颇长,因正值青春,素体阳旺。胸腹胀满,皮色苍黄,大便秘结,舌红苔燥,脉沉实有力,显然属阳、属热、属里、属实,正所谓“大实有羸状”。再观之大便硬结如羊屎,几日未行,应为阳明腑实,痞满燥实俱备无疑。然此证又现全身肌肤肿胀,从心下连及少腹,胀满尤甚,同时下阴流黄水而恶臭,皆为热结水积之象,即燥热结胸之证。由此形成阳明腑实为主,太阳结胸相兼,邪实病深,错综复杂之局面。热结须峻下,积水宜攻逐,病重不可药轻。因此,大承气与大陷胸汇成一方,大剂猛攻之,取其斩关夺隘之力。

臌胀系内科之重症。论治之关键,首在辨其虚实。一般而言,臌胀初起,气实病实,宜峻剂攻逐;若久病脏气日虚,则不宜峻消其胀。本例患者,虽病久而形瘦弱,但邪实而阳旺,故不可按久病多虚之常规论治。

评析:范中林为火神派名家,然对阳证、实证亦颇擅长,观本案阳明腑实为主,太阳结胸相兼,邪实病深,病重不可药轻,以大承气与大陷胸汇成一方,大剂猛攻之,颇显功底。

原方中系用甘遂15g(冲服),芫花15g(冲服),用量过重,疑为笔误,为安全起见,编者根据常规,改为甘遂1.5g(冲服),芫花1.5g(冲服),观其前案结胸证用甘遂3g(冲服)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