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

真武汤

黄某,女,34岁。已婚7年未孕,男女双方经检查生理正常。1959年冬开始,自觉头昏、乏力,早晨脸肿,下午脚肿,月事不调。1965年春,病情发展严重,同年7月20日来诊:闭经半年,白带多。全身轻度水肿,下肢较重。周身疼痛,畏寒,多梦,纳差,血压有时偏高。小便不利,大便先结后溏。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中间厚腻,脉沉。此为邪入少阴,火衰水旺,肾阳虚衰,经水不调之不孕症。首以真武汤加减,温阳化气行水为治:制附子120g(久煎),茯苓30g,生姜30g,桂枝15g,炮姜30g,炙甘草15g。4剂。

二诊:全身水肿显著消退,食欲增加,原方再服4剂。

三诊:神疲、恶寒等证虽有好转,仍有血枯经闭,原方合并当归补血汤:制附子60g(久煎),茯苓20g,白术15g,生姜30g,桂枝10g,黄芪30g,当归10g,炙甘草10g,炮姜30g。

四诊:上方服至8剂时,月经来潮。色淡量少,有瘀块。小腹发凉隐痛,仍有宫寒凝滞之象,以温经汤加减:吴茱萸6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血余炭20g,炮姜20g,炙甘草10g。2剂。

五诊:小腹冷痛消失,瘀血显著减少,诸症明显好转。嘱戒房事半年,处方缓服调养:制附子60g(久煎),肉桂10g(研末,冲服),炮姜30g,血余炭20g,菟丝子20g,肉苁蓉10g,黄芪30g,当归10g,南沙参15g,炙甘草15g,枸杞子20g,巴戟天12g。1979年追访,前后共服药百余剂,1967年怀孕,现已有两个孩子。

原按:本例病根在于少阴真火虚衰,肾阳不振,又累及于脾。故现龙飞水泛,后天生化乏源,日益气虚血枯,寒凝胞宫,经脉受阻,月事不下。故首投温阳化气行水之剂,重用炮姜、附子,镇纳群阴。再以补血益气,温经散寒为治。脾湿除,气血调,任脉通,血海盛,经期正,连生二子。

评析:本案治疗并未着意于不孕套方套药,只是依据证情,予以温阳利湿,在改善阳虚湿盛的同时,竟然受孕,再次证明郑钦安“功夫只在阴阳上打算”,扶阳治本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