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胡某求诊,谈及其妻近三四年来,每至霜降节必发生痢疾,甚以为苦,不知所以。刻下时值七月,届时当请屈驾诊治,铲除病根。

至霜降时,胡某延诊,审视腹痛里急,赤白杂下,日夜二十余行,舌色鲜红,苔白而薄,身微恶寒,脉浮紧。自云先日食面受凉,遂尔疾作已两日矣,尚未服药。即与平胃散加羌活、防风、神曲、麦芽等味,以剪除新邪。2剂,外感已。继用大承气汤2剂,服后腹痛甚,下黑污臭粪极多,症减七八。恐其久蓄之积,根株未尽,复进大柴胡2剂,各恙皆平,乃以柴芍六君调理而愈。次年霜降时,疾不复作。

原按:仲景尝云下痢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邪未尽故也,不诚然哉!

评析:吴佩衡先生治痢颇有经验:总原则:“有表先解表,无表当头下,调气兼行血,痢止再议补。”“如无外感表邪,仅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滞下不通者,仲景用大承气汤,陈修园用芍药汤,吴又可主用槟芍顺气汤,各方均疗效显著,余本此法施治,亦屡奏奇效。此种治法,系根据‘痢证当头下’之理论,再针对湿热痢毒之甚与不甚而选用以上各方。盖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滞下不通而无表证者,入手便下,无有下通其痢不止之证。”

曾见吴师对一痢疾患者,开出芍药汤加酒军的处方,这是寒凉之剂。他对学生说:“我并不是只会用附子,而是因为治疗各种疾病中,遇到虚寒重证,以附子为主治愈的多。阴寒、虚弱重证,非用附子不可。要是遇到热证,我同样用寒凉药。”(《吴附子——吴佩衡》)

本案痢疾即体现了上述原则。因身恶寒,脉浮紧,先日食面受凉,系食滞夹表,故先予平胃散加祛风消食等味,剪除新邪;继用大承气汤攻之,获得显效。恐久积根株未尽,复进大柴胡两剂,以清余邪,以柴芍六君善后调理,用药次第皆显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