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PP项目合同履行的风险

第二节 我国PPP项目合同履行的风险

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实施的BOT/BT项目,由于国家没有统一适用的法律、法规,项目的履行一般依据地方政府的文件,因而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信用,政府文件的频繁修改,融资、收入与回报及项目合同条款不完善等方面。虽然2004年建设部公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但其仅是部门规章,法律层级较低,适用范围也仅限于城市供气、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而自2014年年底国家推广PPP模式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公布了大量有关PPP模式的文件,其中比较全面和具体地规范PPP项目的文件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于2015年公布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与《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关系并不清晰。国务院各部委为了推广PPP模式,也频繁发布各类规范性文件,由于这些文件之间互相矛盾,因此增加了PPP项目的不确定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政府定价/调价、社会公众反对、政府违约、合同条款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