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法律义务和法律变更风险的承担
示范条款
法律变更
1.本协议有效期间,如国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或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运营时,甲、乙双方应根据情况及时协商。
2.法律变更引起项目工期延误或建设、运营成本增加的,甲方应予以补偿,并顺延项目合作期限。
3.因法律变更导致项目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由甲方承担相关风险及经济责任。如因甲方(含甲方下级政府)可控的法律变更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则构成甲方违约事件,乙方有权提前终止项目合同,并要求甲方回购、补偿利润损失及承担其他违约责任等。
4.根据法律,乙方有权享有本合同签订后政府对项目的税收优惠、投资优惠或其他利益。
条款解析
《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提出,PPP项目合同是依据法律订立的。《发改委PPP项目通用合同指南》明确提出,PPP项目合同是依据《合同法》及其他法律制定的,因此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包括
◆作为项目合同术语和解释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狭义的法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解释(法律解释);
3.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
5.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提出,在司法实践中由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性文件,虽然并不属于《立法法》规定的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范畴,但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效力。因此该规范性文件通常也会包含在PPP项目合同“法律”的范围内。
在PPP项目合同履行中,政府与项目公司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在项目投资人选择阶段,双方应遵守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在项目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当遵守合同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保险法、建筑法等;在项目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应当遵守环境保护、劳动等法律。
◆“法律变更”的定义
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法律变更”并没有明文规定,目前也没有权威的解释。《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提出,在PPP项目合同中法律变更通常会被定义为在PPP项目合同生效日之后颁布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或有关政府部门对任何法律的施行、修订、废止或对其解释或执行的任何变动。
在PPP项目合同履行中,由于当事人双方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因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减少、降低违反法律的投资风险。但因PPP项目合同履行的周期较长,PPP项目有关法律的颁布、修订、重新诠释等法律变化和调整,可能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务的收入和回报发生变化。对于法律变更对项目履行的影响,双方应在项目合同中给予合理的约定,以化解项目投资的风险。
◆法律变更的类型及后果
按照《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的规定,法律变更分为政府可控的法律变更和政府不可控的法律变更两种情况。
1.政府方可控的法律变更及后果
在PPP项目合同履行中,某些法律变更事件可能是由作为合同签约方的政府直接实施或者在其职权范围内发生的,如由该政府或其内设政府部门或其下级政府所颁行的法律。对于此类法律变更,可认定为政府可控的法律变更,具体后果可能包括:
(1)在建设期间,如因政府方可控的法律变更使项目发生额外费用或工期延误的,项目公司有权提出额外费用的索赔或工期的延长;政府付费项目的延误,项目公司可以主张项目被视为已开始运营。
(2)在运营期间,如发生政府可控的法律变更使项目公司运营成本、费用增加的,项目公司有权向政府方索赔额外费用或申请延长项目合作期限。
(3)如因发生政府可控的法律变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则构成政府违约,项目公司可以要求政府承担违约责任和提前解除合同。
2.政府不可控法律变更的后果
对于超出政府可控范围的法律变更,如由国家或上级政府统一颁行的法律、法规等,应视为不可抗力,按照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执行。这种情况下,项目合同可能终止。在以往的PPP项目合同的履行中,有许多类似案例可资借鉴。例如,江苏某污水BOT项目,原计划于2002年开工,但由于2002年9月《国务院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已废止)要求地方政府清理给予外商“固定回报”等优惠政策,项目公司被迫与政府重新就投资回报率进行谈判,但因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而终止了项目合同。上海的大场水厂和延安东路隧道也发生了同类问题,项目的合同也相继被迫提前终止。
为了防止法律变更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在项目合同谈判时,项目公司应争取将此类法律变更直接定义为政治不可抗力,并约定由政府方承担此类风险。
在国际PPP项目实践中,PPP项目所在国法律变更风险的责任一般也由项目所在国的政府承担。项目公司可以要求东道国政府承担法律变更风险,并将此作为项目合同条款。例如,某国电站PPP项目,项目公司对东道国的国有化、征收等相关法律规定和实践作了调研后,要求东道国政府订立如下合同条款:“项目所在国政府承诺非经合法程序不得对项目公司的股本或财产实施没收、强制获取或国有化。如果东道国政府违反上述承诺,将构成东道国政府在PPP项目合同下的违约,项目公司有权终止特许权协议并要求东道国政府根据协议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该条款的签订可以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挽回所在国法律变更而给项目带来的投资损失。
此外,如果项目公司无法说服项目所在国政府承诺上述条款,项目公司还可以借助中国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投资保护协定来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