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费定价
PPP公路项目的收费涉及社会资本、政府和使用者三方的利益。项目公司希望获得较大的回报;政府希望社会资本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利润;使用者希望免费通行或价格可以承受,并得到良好的服务。在起草合同条款时,应妥善处理三者的利益,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
1.收费方式
车辆通行费是收费公路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有三种收费方式:(1)使用者付费(real toll),是指项目公司直接向公路使用者收费;(2)政府按使用量付费(shadow toll),是指政府根据公路的实际使用量即车流量向项目公司付费,车流量越大,付费越多;(3)政府按可用性和绩效付费,是指如果公路达到合同约定的使用标准时,政府方支付费用;如果达不到使用标准,政府就进行相应的扣减或不支付费用。
目前我国收费公路项目的收入一般以使用者付费为主,以政府补贴为辅。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收费公路领域推广PPP的实施意见》指出,收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的,依法给予融资支持,项目沿线一定范围土地开发使用等支持措施仍不能完全覆盖成本的,可考虑给予合理的财政补贴。对符合《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11月6日 财建〔2014〕654号印发)要求的项目,可按照交通运输重点项目资金申请和审核规定,申请投资补助。
2.收费定价因素
(1)收费公路的成本。收费公路的成本由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组成,如工程建设费、设备购置费、道路维修费、养护费以及日常管理费用等。
(2)收费公路的车流量。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车流量的多少关系到项目公司的收入。车流量的多少与收费公路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汽车拥有量等因素相关。
(3)项目期限。项目期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项目公司的投资回报,而且期限也受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项目合同双方应在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收费期限进行协商。
(4)使用者的支付意愿。公路的使用者不希望公路收费,但这取决于是否有其他的通行方式可供选择。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使用者个人的收入状况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使用者的支付态度也可能受当地物价水平、个人年龄层次、职业状况的影响。
(5)收费公路的性能和技术条件。收费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越高,收费公路使用者可以接受的通行费标准也会越高。《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公路的技术等级、投资总额、当地物价指数、偿还贷款或者有偿集资款的期限和收回投资的期限以及交通量等因素计算确定。对在国家规定的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以适当降低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或者免交车辆通行费。
(6)收费公路辐射区内的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定价。收费公路辐射区内的普通公路、铁路和民航等的定价也会影响收费公路通行费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