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资产权益转让项目
一、项目概况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安徽省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项目分两期建设,日处理能力合计30万吨,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污水厂建成后曾获得市政鲁班奖,是建设部指定的污水处理培训基地和亚行在中国投资的示范项目。它对巢湖污染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某公司意图收购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但因融资问题而没有成功。在此次全国推广PPP模式中,该项目采用TOT模式,被选为污水处理项目市场化的试点。
二、项目结构
经过公开招标选择了中标人后,中标人依法成立了项目公司。合肥市建委与项目公司签署了《特许权协议》,并代表市政府授予项目公司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特许期限23年;合肥城建投资公司与项目公司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协议规定了项目转让款的支付和资产移交等事宜;市污水处理管理处与项目公司签署了《污水处理服务协议》,结算水费并进行监管。
三、交易过程
1.移交的工作机构
2003年,合肥市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招标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由市国资委、建委、合肥城建投资公司及相关专家组成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2.运作方式
项目采用TOT模式,通过国际公开招标转让王小郢污水厂资产权益。特许经营期(23年)内,项目公司提供达标的污水处理服务,向政府收取污水处理费。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该污水厂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合肥市政府指定单位。在此期间项目运营顺利平稳,污水厂的技术实力和财务实力不断增强,政府与项目公司签署的各项协议执行良好,政府与投资人合作愉快,本PPP项目经受住了考验。
四、成功经验
1.项目交接前的准备
合肥市政府对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项目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决策和工作机构,并聘请了高水平的顾问团队对资产和人员状况进行了充分清理,做好项目资产和人员的移交准备。
2.员工移交和安置
已建成项目的职工安置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影响项目招商进展或给项目执行留下隐患。本项目在招标实施前期就对职工安置作出了稳妥的安排。资产转让前,就资产转让的事项征求了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职工安置方案经职代会通过。同时,在招标文件中对投资人提出明确要求,资产转让后必须对有编制的职工全员接收并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合同,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3.妥善解决项目土地的移交工作
原项目的土地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但因该项目的经营期限为23年,而我国法律对土地租赁规定的最长期限为20年,因此原项目的土地和地上的污水处理设备等资产无法实现移交。双方经过协商将原土地租赁改为土地出让的方式,最终实现了项目土地使用权和项目资产的顺利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