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朱砂掌等

肝硬化:腹水、朱砂掌等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而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故名肝硬化。

肝硬化早期,大部分健康的组织尚能够应付日常代谢活动的需要,所以不容易发生不适的症状。只有当肝损害超过70%的时候才会出现显著症状,因此肝硬化的进展往往是默默进行的,不容易早期发现。但是,肝硬化进展的时候仍然会露出以下一些“蛛丝马迹”,认识了肝硬化的这些“蛛丝马迹”,就能有效地做到对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

1.黄疸

黄疸患者的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医学术语称为黄疸。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

2.脸消瘦,面黝黑

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这就是“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素生成增多所致。

3.蜘蛛痣

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颈、胸、肩、前臂及手背等处出现蜘蛛痣(第28页有述),这也是由于肝功能减退之故。蜘蛛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标志,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正常妇女月经期间或妊娠时,约40%也可见蜘蛛痣;另外,饱经风吹日晒、经常饮酒、B族维生素缺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少数健康人也可见到蜘蛛痣。

4.朱砂掌

与蜘蛛痣发生机制相同的表现是肝掌,就是指手掌连接大、小拇指的两侧(大、小鱼际)发红,细观有许多红色斑点,有的呈斑块状,红白相间无规律,如局部加压会变苍白,放松后恢复原状。有时患者脚底也有这种改变。因其发红又称“朱砂掌”。

5.乳房胀,睾丸缩

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时性激素紊乱,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6.出血点,发低热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严重者为血肿。这是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及凝血酶的功能减低,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肝硬化晚期常有发热表现,热型不定,以低、中度发热为主,多在37.5~38.5℃。这种发热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只有在肝病好转时方能消退。若出现持续高热,多数提示有并发症存在,不可忽视。

7.腹水现,静脉张

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腹水。一般来说,腹水量越大,反复次数越多,预后越不好。肝硬化出现腹水的原因很多,对肝硬化腹水应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一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预后极其凶险。腹壁皮下血管一般是看不见的,但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以腹脐为中心,周围浅静脉突起扩张,形似蚯蚓状,向四周放射性分布,以上腹壁多见。其原因是门静脉高压,淤滞在门静脉的血液,另找出路流回心脏,而腹壁静脉就是其中的一条途径,故引起腹壁静脉曲张。

总之,如果出现以上表现应尽早去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制订进一步治疗方案。

专家讲坛

肝硬化的发病原因与种类

肝硬化发病多与病毒性肝炎、嗜酒、某些寄生虫感染有关,以20~50岁男性多见。按病因分类,肝硬化可分为七类,即: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乙醇(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循环障碍性肝硬化、代谢障碍性肝硬化以及原因不明的肝硬化等。据临床研究发现,在肝硬化的病例中,有肝炎或黄疸病史者占4%~12%。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传染性肝炎是形成肝硬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