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肝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对肝病患者的饮食调养,应特别注意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脂肪的供给量。具体来说,肝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热量适宜,忌过高
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功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延长病程。如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的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故肝炎患者热能供给需要与其体重、病情及活动情况相适应,尽可能保持热能收支平衡,维持理想体重。一般成人以每日给予2 000~2 500千卡热量为宜。肥胖患者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做适当调整,以防影响肝功能的恢复。
2.高低结合
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碳水化合物)饮食,它们的热量分别是总热量的17%、22%、61%左右。供给足量优质蛋白可提高酶活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储存,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肝功能恢复。以优质植物蛋白为主,大豆蛋白质中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与动物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和减少氨的来源。食用大豆以豆浆为宜,因整粒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率仅为65.3%,而加工成豆浆可达84.9%。
3.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食物
维生素与肝病有密切关系,多种维生素储存于肝脏内,且直接参与肝内生理生化代谢。严重肝病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A等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可用复合维生素制剂补充。
4.要合理加工烹调
提高食物的色香味形来促进患者食欲,并使之易于消化吸收。每日总食盐量不应超过10克。
5.少油炸熏烤
忌用油煎炸食品,少吃炭熏烤肉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及有强烈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应限量。
6.少量多餐多清淡
要少量多餐,每日可进食4~5餐。肝炎患者胆汁合成的分泌较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因此,脂肪供给过多时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供给一般占总热量的20%左右,以植物油为主。
7.严禁饮酒
饮酒后摄入的乙醇(酒精)80%经胃和小肠吸收,90%~98%在肝脏被氧化成乙醛,乙醇(酒精)和乙醛对肝脏均具有损伤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变化,如高尿酸血症、低血糖症、酸中毒、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加剧了肝脏的代谢紊乱,加重了肝细胞病变,进而可形成乙醇(酒精)性脂肪肝、乙醇(酒精)性肝炎和乙醇(酒精)性肝硬化。乙醇(酒精)中毒又可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影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清除病毒的能力,使疾病迁延而不易治愈,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乙醇(酒精)还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物质,若再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还会导致肝细胞癌。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禁止饮酒。
8.饮食有规律
肝病患者不应有饱胀的感觉,切忌暴饮暴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正确分析选取合理、适量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