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预防:切断经血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跟其他病毒不同,急性感染后很少引发症状,就算有也只是疲倦、胃口差等轻微的不适感,所以大多数感染者和患者表现隐匿,难以自察或被检查发现,给传染源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依赖切断传播途径。HCV经血液途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各种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方式。
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HCV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HCV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等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HCV传播有关的社会问题、医学问题。
2.加强对献血者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扰-HCV筛查
所有献血人员和器官供者必须经过抗-HCV筛查阴性才可以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用来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血液必须保证无HCV污染。
3.在医疗机构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
一次性的介入检查和治疗用品在用后必须销毁;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腔镜应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静脉药瘾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洁的注射器,同时对药瘾者积极治疗,解除其对药品的依赖。美国在控制HIV感染时,针对静脉吸毒者采取美沙酮治疗、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以旧换新、医生处方和药店出售注射器等措施使HIV传播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HCV的传播也可借鉴该方法,使药瘾者能获得清洁的注射器。
4.降低性传播的危险性
男性HCV感染者的性伴应测定其HCV感染标志,多个性伴者则应该采用安全套来预防HCV的传播;长期单个性伴间采用安全套也可以降低HCV传播的危险。
5.讲究个人卫生
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
6.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分娩时减少胎露的监测,缩短破膜后分娩时间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6个月间检查两次HCVRNA或到15个月时检查抗-HCV。在出生后15个月内检测抗-HCV阳性都有可能是来自于母体。妊娠期不宜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哺乳不传播HCV。
7.定期检查
丙型肝炎的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有的则根本没有症状,隐匿性相当强。在此特别提醒肝功能异常者、氨基转移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密切接触者中已经有明确的丙肝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或经常有某些医疗行为,如输液打针而又不是在正规医院进行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去做丙肝检测。该查什么呢?一是查抗体,二是查RNA,三是查丙肝的核心抗原。很多医院都能做抗体检查。如果发现阳性再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就要进行正规治疗,千万别轻而视之。要知道,控制丙肝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忽视、淡漠是大忌。

8.调理饮食
饮食对于肝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饮食,都要经肝脏加工才能进一步代谢。因此,有必要掌握饮食上的“宜”与“忌”。一要忌酒,酒是肝病患者之大忌。众所周知,酗酒者比一般人得肝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不仅如此,那些在日常交际中饮酒较多的人,也容易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丙肝患者最好能忌酒。二要少“脂”。脂肪,并不像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一无是处,但不宜多。丙肝患者应当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对黄油、奶酪及其他奶制品,食用油、肉类、坚果、甜点等含脂较高的食物少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