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的养肝免疫调节剂
肝病患者常用的养肝免疫调节剂主要有免疫促进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种。
1.免疫促进剂
免疫促进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其是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具有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到正常人的作用,使后者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用法】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2~4毫克肌注,每周2~3次,3~6个月为1个疗程。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无抗原性和种属特异性,因而应用比较安全,除个别病例可发生荨麻疹或头晕、耳鸣等反应外,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2)左旋咪唑。其能增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发干扰素,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出皮疹、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及胃肠道反应。近年研制出了涂布剂,避免了口服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经北京开放性多中心试验证实其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用法】每周外涂大腿内侧皮肤2次,每次5毫升。
(3)胸腺制剂。如胸腺肽,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胸腺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胸腺素αl,国外已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胸腺制剂能刺激T细胞释放干扰素和白介素-2,激活CD3、CD4和NK细胞的活性。治疗乙型肝炎,目前主张采用大剂量胸腺肽50~20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6个月。胸腺肽属于小分子多肽,应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必要时做皮肤过敏试验。近来,一种高纯度的胸腺制剂即胸腺肽α1(商品名为日达仙)已经问世。
【用法】治疗开始的前4日,每日1.6毫克,皮下注射,以后则改为每周2次,疗程3~6个月。
此外,其他多糖类,如云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某些中药如冬虫夏草、黄芪、人参、党参、灵芝、刺五加等也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作用。
2.免疫抑制剂
(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有:首先抑制免疫反应;其次是抗炎作用;再次是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原的异生,使血糖升高,促进肝细胞中的多种RNA的合成;最后,抗毒素作用,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病毒的清除,可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慢性化,还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并发糖尿病、胃肠道出血、高血压、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主要用于具有严重的中毒症状、胆红素迅速上升,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尚无肝性脑病及明确腹水的早期重型肝炎患者。

【用法】采用短程大剂量琥珀酰氢化可的松400~800毫克,每日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1周,为顿挫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赢得抢救时机,有一定效果。对早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可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口服,每日40~60毫克,10~14日后缓慢减量,疗程长短应视病情而定,如能恰当使用,有可能使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