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脂肪肝的四大因素
引起脂肪在肝脏内过多蓄积而形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营养因素
长期吃大鱼大肉、油炸食品以及甜食,会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当吃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时,超过了肝脏处理的限度,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打破了肝脏的输入输出平衡,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有人或许会奇怪,营养过剩会造成脂肪肝,那营养不良为什么也会造成脂肪肝呢?其实很简单,营养过剩属于原材料太多,而营养不良属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够,同样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会造成肝转运三酰甘油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引起脂肪肝。
酒=慢性毒药,是引起脂肪肝的最常见病因,中国人的感情似乎是在酒席上促进的,长期饮酒导致乙醇(酒精)中毒,对肝内三酰甘油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慢性嗜酒者近60%会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化学因素
导致脂肪肝的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四环素、胺碘酮、甲氨蝶吟、糖皮质激素等)、化学毒物(砷、铅、苯、黄磷、氯仿、四氯化碳等)、乙醇(酒精)等,嗜酒如命一直是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3.遗传因素
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的发生一样具有先天遗传性。当然遗传性并不是指父母有脂肪肝,子女就一定会得脂肪肝,而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者,其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遗传因素也需要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才会起作用。

4.生物因素
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无论何种原因,最终的结果都是脂肪在肝脏过量蓄积,既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又会减少本来可将过多脂肪转化为能量的左旋肉碱的合成,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从根本上解决脂肪蓄积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