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调节

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调节

由于慢性肝病患者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因此常常会有如下心理特点:

1.侥幸心理

一开始慢性患者大多数心存侥幸,不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病,还迟迟不愿进入患者角色。

2.急躁、敏感

一旦认识到自己患病,就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转瞬间把病治好。他们对自己的疾病非常敏感、格外关心,往往寻根究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

3.情绪波动大

慢性患者随着病情变化,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出现。有些患者因为长期被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

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应注意的几点在下面的温馨提示中有述。

温馨提示

慢性肝病患者心理调节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从而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并把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互相促进。

2.适当利用表情和积极暗示知识与信息的传递、热情而含蓄的感情会使患者深受感染,忘掉病痛,而引起患者心底强烈的体验与共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给患者一个微笑,给患者一股力量,给患者一种安全、一种自信、一种在应激下的适应状态,让患者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情感力量的支持,而摆脱焦虑不安的束缚。

3.患者家属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安慰、多鼓励,不要表现出厌弃的行为,认为患者是负担或包袱。

4.鼓励肝病患者培养个人爱好,这样也可以起到转移肝病患者注意力的作用,如阅读小说书报、绘画、书法、集邮、收藏、下棋、养殖花卉、垂钓等,这些爱好可以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增加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