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让你染上乙肝

乙肝病毒,让你染上乙肝

一个朋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去见一个客户,无意中得知,那人的女友因他患了乙肝而离开了他。“天啊,他竟拿了瓶矿泉水要给我喝,我吓坏了,走出门就扔掉,回来以后就拼命洗手。”

生活中,乙肝往往是“恐慌”的代名词。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说这话时,如同刚经历一场生死劫难一般。乙肝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下面就听专家给你讲讲可怕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吧。

1.乙肝病毒(HBV)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血清中含大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实验研究发现,在乙肝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蛋白,乙肝表面抗原颗粒可多达1×1012/毫升以上。虽然感染性病毒颗粒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只要1×10-4~1×10-7/毫升的血量,就足以使人感染。可见乙肝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2)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

实验研究还证明,乙肝病毒在外环境下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通常在37℃下能稳定60分钟;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或温度在60℃以上4小时内都不能将其灭活;只有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121℃消毒10分钟,或加热65℃10小时,才有可能将其杀灭。而在-20℃储存20日以上,其仍具有抗原性及传染性。乙肝表面抗原在酸碱度(p H)为2.4的条件下,能保持6小时的稳定性,但病毒的感染性消失。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涂抹于塑料贴面、铅片、布片或纸片上,在25℃的条件下,2周后滴度基本保持不变;在6℃条件下,1个月内滴度不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污染唾液和尿液后,其滴度在25℃条件下可维持1周,在6℃条件下可维持40日,足见其抵抗力之顽强。

2.乙肝的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在乙型肝炎暴发流行时调查表明,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在流行中发病者多数为原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高者往往不易发病。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高的地区,常是本病高流行区。

3.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1)不洁性传播:不洁性行为的传播概率很高。夫妻间的正常性行为也可能传播乙肝,但概率不高,但配偶的另一方应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

(2)通过不洁净的注射器或操作传播:各种注射、手术操作、采血、拔牙、针刺或文身或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均可传播。

(3)血液传播:输血、血浆、血制品等都可能传播乙肝病毒,不到1/10万毫升的含病毒血液就可导致感染。

(4)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乙肝病毒可致畸,可通过新生儿出生后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等方法来阻断。

(5)纸币传播:日常接触的纸币由于在很多人之间流通,常受到乙肝表面抗原的污染,而人们往往注意不到这一点。有些人清点纸币时喜欢蘸点唾沫,这些都增加了乙型肝炎通过纸币传播的几率,因此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此外,蚊子和臭虫很可能是一种传播途径,但目前还未找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