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降酶药的特点与用法
2025年11月01日
3种降酶药的特点与用法
降酶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豆根注射液(肝炎灵)。其是从山豆根中提取的生物碱,能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免疫功能。降酶效果明显,但停药后也可“反跳”。
【用法】山豆根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次,2~3个月为1个疗程,可重复1个疗程,宜逐步减量。常用剂量下,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垂盆草。其有清热解毒、利尿作用,对急、慢性肝炎患者均有良好的降酶效果,它的降酶作用快、幅度大,但也有“反跳”现象。
【用法】口服,每次10 000~20 000毫克,每日3次。一般需用药半年以上。
(3)联苯双酯。联苯双酯是合成的五味子维生素C的一种中间产物,具有降低肝细胞膜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渗出及提高肝脏解毒功能的作用。临床上近期降酶效果约为90%,且多在4周内降到正常,但对降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无效,多用于慢性肝炎轻度或无黄疸的慢性肝炎,对有黄疸的慢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化的患者要慎用。联苯双酯的远期疗效不够巩固,停药后约半数患者的ALT会出现“反跳”,“反跳”病例再服联苯双酯,血清ALT仍然明显下降。肝脏病变的恢复比ALT恢复慢,因而即使ALT恢复正常也不宜立即停药。
【用法】联苯双酯片口服,每次5~10粒,每日3次,连用3个月,或ALT降至正常后须继续服药2~3个月,再逐渐减量。不良反应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