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调节

青少年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调节

青少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的认识或者漠视,或者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才逐渐默认;要么在学习、考试等多重压力下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的过分注重。倘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但病程较长或有后遗症的青年患者,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感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产生自杀念头,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由于肝病的特点不允许青少年与朋友有过于亲密的接触或频繁的往来,使一向具有向群性的青少年产生孤独、寂寞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对自我评价比较重视,自尊心强,心理比较敏感,任何消极刺激对他们都是一种伤害。针对青少年的这些心理特点,一方面可以鼓励他们多看书或做些感兴趣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其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自信心,要多关心、同情他们,同时也要循循善诱,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