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与社会资本

三、家庭经济与社会资本

李昕等研究了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他们采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等量表对一至四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评,发现不同学生拥有不相同的家庭背景,因此其成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及其家庭经济水平也不尽相同,而不同家庭经济水平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41]杨金江等研究发现,彝族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其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经济好的人际关系也好,家庭经济差的人际关系也差,家庭经济一般的其人际关系也相对一般。[42]李辉山等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下有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43]李丽萍、张月研究了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影响因素,认为月消费水平是家庭经济状况的一定代表,月消费水平与大学生宿舍关系总体上影响不显著,但在大学生亲融度和深度沟通方面有显著影响。[44]王荣[45]和许传新[46]也支持了上述观点,认为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存在差异。王甫勤研究大学寝室人际关系发现与上述学者有所不同的结论:大学生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差异,但并不显著。[47]

文梦雪等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的信任水平要明显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48]冀军分析了人际信任与家庭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对家庭成员、同事和同学的信任程度就会降低;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低,其对家庭成员和朋友的信任就会越高。[49]这一结论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陈岩在分析学生人际信任影响因素时认为,虽然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在人际信任上要高于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但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学生的信任差异并不显著。[50]

迈克尔·怀特(Michael J.White)和盖尔·考夫曼(Gayle Kaufman)研究认为,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的学生必然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51]董丹辉认为家庭经济水平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重要影响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52]但其并未对之进行详细的论述,且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缺乏实证研究。郑洁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53]

综合以上文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有关家庭经济水平,还是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都相对丰富,但涉及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生社会资本的交叉研究则有待深入;对家庭经济水平的测量的指标都比较单一,不够完善;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纷繁复杂,标准不一,缺乏具有本土化特点的测量指标;在二者的交叉研究上往往是避开了二者的直接联系。基于如上,本研究将有一定的探索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