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

二、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是弱势群体的一个类别,因此,理解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内涵应先定义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由社会分层发展到特定时间段产生的,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学术界对此还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沈立人将弱势群体定义为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因素的限制,致使他们的竞争能力偏弱,因此,他们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少,甚至是不能占有,最终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另外,工作的不佳会直接影响其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偏低会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偏低。除此以外,他们还缺少应对各类型危机的资本,因此,他们处在社会的边沿。[17]张敏杰指出,弱势群体是指处于弱势地位,因为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致使其缺少能力去克服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以致陷入困境的一类群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因失去劳动能力只能靠救济的人群和老弱病残者,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弱势群体的范围扩大至农村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人员以及女性等。[18]由以上可知,弱势群体的成因有诸多因素,即有主观的(如自身能力的不足),也有客观的(如失业);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在经济利益上面临的共同困难是贫困性;弱势群体是相对于正常群体和强势群体而言的,弱势群体包含的人群范围较广。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是指从属于本科教育层次的在校学生,他们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于劣势,在整个本科生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统称的“经济困难本科学生”或者“贫困本科生”,具有社会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