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社会资本与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成长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在我国特有语境中,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了,经常被认为是“消极的”[1]。正因为此,在教育领域中学生个体社会资本积累的理念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认识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对其社会流动的意义,前提是要厘定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资本”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意指期望在市场交换中获得回报的资源。[2]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把社会资本看作是虚拟或真实资源的总和,[3]而这种资源与个体占有的某种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密切相关。[4]布迪厄认为个体可能获得的资本有四种形式,即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象征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四种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中社会资本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5]在他的资本理论框架中,社会资本具有基础性,可以转化成为个体生存所需的经济资本。而个体作为行为者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其可以有效加以运用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以及与他有联系的他人依靠自己权力所占有的文化的、象征的和经济的资本量。[6]布迪厄还认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需要个体持续投入于社交活动中,其中就存在连续系列的交换行为和对相互间的认同感的肯定与再肯定。[7]从如上观点可以看出,布迪厄在论述社会资本理论时,强调的是个体网络层面,统观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其结构主义色彩较重,也就是布迪厄在社会结构及其再生产中来讨论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对社会资本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另一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有异于布迪厄,科尔曼认为人出生后就拥有三种形式的资本,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8]其中社会资本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它是多个实体的集合,这些实体是由社会结构所组成的,且它们对处于这一社会结构中的个体的特定行动有利。如果个体之间的交往对行动有利,社会资本则由此产生。[9]科尔曼还把社会资本分为“义务与期待”“信息渠道”和“社会规范”三种类型。[10]在这里,“义务与期待”是个体之间相互实施有利行动的义务与期望,“信息渠道”指在特定组织网络中获得有利于个体行动的信息源,“社会规范”则是指个体需要遵循的行动准则。可以看出,这三类社会资本都有利于个体特定行动的产生,而行动又带来资源,[11]这就体现出了社会资本的内在价值。罗伯特·帕特南进一步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通过合作来提升社会效率。[12]华裔美国学者林南(Nan Lin)则更为明确简洁地把社会资本操作化界定为个体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得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13]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14]
如上学者的理论勾勒了学界对社会资本认识的整体轮廓。社会资本作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兴起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重要范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学界对其概念内涵论争不息。然而无论做何种理解,社会资本都超越了简单的“拉关系”解读,它首先强调的是一种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内部具有一定的信息渠道可供身处其中的个体所利用。其次,社会资本还强调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规范和准则的存在,个体必须认同并遵循这些规范,这样就为行动者带来应有的预期。最后,在个体层面,行动者需要有一种互惠心理,使相互之间在信任基础之上建立某种义务和形成某种期待。由上可知,即使不是从个体层面来理解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所需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规范的遵循以及互惠意识等都与个体的相关意识和能力密切相关,所以社会资本具有强烈的教育学意蕴,即通过教育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学界对“贫困”一词有诸多理解,其中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饥饿不是粮食供给的而是交换权利的函数。[15]由此观点可以推论出,贫困也是交换权利的函数,更为明确地,贫困是因为个体交换权利的缺失所致,而个体交换权利是建基于其资本总量之上的。在布迪厄的理论中,个体拥有的资本包括了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四种,个体缺失了这四种资本则其交换权利就会不足,如此则为贫困。而在科尔曼的理论中,个体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种资本的缺失会导致个体交换权利的不足。无论是根据布迪厄还是科尔曼的理论,个体出生后就开始拥有社会资本,个体成长过程其实就伴随着个体社会资本的累积。引申之则可以认为,对个体的成长状况,社会资本积累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表征,换言之,个体的成长需要有社会资本的积累。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而言,家庭经济贫困是其成长的先赋条件。一般意义的理解是,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成长就是学业成绩的提升,学业有了成就,就谓之成长良好。但是这种“学业成长论”过于单一,不能解读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的丰富性。对经济弱势本科生而言,他们的一个质的规定性是贫困,即资本总量不足,并由此带来了交换权利的缺失。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资本总量的积累过程,这就包括了社会资本的累积。根据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社会资本可以转化成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对经济弱势本科生个体而言,其当下和将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资本,积累的社会资本可以转化成为物质性的经济资本;而且,当今社会的分层流动,不只是以经济资本为唯一基础,文化资本、象征资本,包括社会资本本身都是促进经济弱势本科生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所以社会资本积累状况是衡量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