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

[1][奥]A.阿德勒.超越自卑[M].刘泗,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奥]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徐家宁,徐家康,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德]康德.康德论教育[M].李其龙,彭正梅,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德]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法]P.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法]P.布尔迪厄,J.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法]P.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杨亚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法]P.布尔迪约,J.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法]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1][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3][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4][法]朱迪特·勒薇尔.福柯思想辞典[M].潘培庆,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15][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6][美]彼得·纳迪.如何解读统计图表:研究报告阅读指南[M].汪顺玉,席仲恩,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7][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2版.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8][美]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邹恩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19][美]多纳德·E.海伦编著.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M].安雪慧,周玲,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1][美]弗洛德·J.福勒.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评估[M].蒋逸民,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2][美]亨利·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M].2版.张斌,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3][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9版.刘鹤群,房智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4][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5][美]迈克尔·W.阿普尔.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M].王占魁,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6][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7][美]诺伯特·威利.符号自我[M].文一茗,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28][美]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萨拉格尔丁编.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张慧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9][美]乔纳森·布朗.自我[M].陈浩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0][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1][美]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2][美]斯蒂芬·罗宾斯,[美]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7版.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3][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4][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5][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3版.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7][美]珍妮·H.巴兰坦,[美]弗洛伊德·M.海默克.教育社会学:系统的分析[M].6版.熊耕,王春玲,王乃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8][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M].朱志勇,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9][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0][印度]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1][英]巴兹尔·伯恩斯坦.教育、符号控制与认同[M].王小凤,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2][英]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杨慧娟,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3][英]罗伯特·霍奇,[英]冈瑟·克雷斯.社会符号学[M].周劲松,张碧,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44][英]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5][英]斯图亚特·霍尔,[英]保罗·杜盖伊编著.文化身份问题研究[M].庞璃,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46][英]希拉里·阿克赛,波德·奈特.社会科学访谈研究[M].骆四铭,王利芬,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47]白华编著.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8]班建武.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9]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1]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2]陈永龄主编.民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53]陈勇,谢维扬主编.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4]陈卓.教育与社会分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5]丁尔苏.符号与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6]丁家云,谭艳华.管理学[M].3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57]窦卫霖,等.教育公平的话语分析[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58]方然.“社会资本”的中国本土化定量测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9]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60]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61]葛滨.“美国梦”之谜:美国国情再认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

[62]宫留记.资本:社会实践工具: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63]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2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4]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65]洪小良,王雪梅.新世纪北京城市弱势群体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66]蒋逸民.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7]靳玉乐主编.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68]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9]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0]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1]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2]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3]李小鲁.高校贫困生资助新视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4]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5]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6]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77]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8]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9]刘精明,等.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0]刘小枫.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8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8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84]钱理群.活着的理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5]邱天助.布尔迪厄文化再制理论[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

[86]任学锋,徐涛主编.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7]佘丽琳.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88]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89]世界银行.1980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90]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91]孙远太.文化资本与教育不平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92]唐玉琴,张乐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维透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93]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94]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95]王丽.符号化的自我: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中的自我概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6]王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97]文军,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8]文一茗.《红楼梦》叙述中的符号自我[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99]吴刚主编.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00]吴建章.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10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02]徐柏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03]徐瑞,刘慧珍.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4]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5]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6]薛在兴.打开大学生就业之门的钥匙: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7]杨昌江.贫困生与教育救助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108]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9]杨国洪,等编著.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110]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11]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12]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出版,2003.

[113]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4]赵明吉,赵敏,龙希利,丛培卿,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115]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16]赵一凡.从卢卡奇到萨义德:西方文论讲稿续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17]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200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新华字典[M].1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21]周怡,朱静,王平,李沛.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22]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23]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