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  非经济补偿研究

第十二章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 非经济补偿研究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非经济补偿主要是指高校采用非直接物质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实施补助的行为。非经济补偿能够促进经济弱势学生文化资本和潜在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积累,从而在应对经济弱势学生成长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对经济弱势学生进行非经济补偿是文明社会弱势补偿理念和教育脱贫的内在要求。当前实践中非经济补偿未受到应有重视且系统性考量不够,零散的非经济补偿措施效果不彰。为了充分发挥非经济补偿的作用,促进经济弱势本科生更好成长,相关主体应强化非经济补偿意识,大学应根据经济弱势学生需要的多层次和成长的多维度,来构建体系化的非经济补偿机制,并周期性评估非经济补偿的效果。

当前国内大学校园里的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群体较为庞大,特别是在综合实力中等及偏下的大学中。[1]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成长,颁布了系列政策对这一弱势群体实施补偿,地方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做了相应落实。综观现有各种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补偿努力,多以经济扶助为主,非经济类补偿有待强化;学界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研究关注的重心也多与物质资助相关。但是经济弱势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外,非经济类补偿对其个体成长不可或缺。对经济弱势本科生非经济补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