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实施

三、研究实施

编制访谈提纲: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补偿政策文献的阅读和对已有关于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资助政策执行研究文献的分析,整理出受助学生补偿政策体验的三个维度。然后,通过反复斟酌和筛选,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形成本访谈提纲的基本题项。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确定标准,我们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A校学生资助系统抽取15位被认定为家庭经济贫困并享受过国家或学校补偿的本科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之所以选择A校,一是因为研究者本科不是在该校就读,对该校的学生资助情况并不了解,这样,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能够不带预设、以开放的心态去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和相关事件,另一个原因就是基于取样的便利原则。对研究对象的抽样是按照质性研究“目的性抽样”原则的“校标抽样”的具体方式开展的。“目的性抽样”旨在使抽到的研究对象能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有效的信息。由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性理解的深刻性和细致性,它所需要的研究对象的数目也是较少的。但是,国外学者林肯(Lincoln)和古巴(Guba)的理论认为对于访谈所采用的样本的数目应当达到至少12个这一标准。[40]校标抽样重点在于能够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之前设定相应的标准或者是一定的条件,然后挑选满足要求和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研究。本研究以A校为个案学校访谈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补偿政策体验,体验的学生主体需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一是经过A校学生资助系统认定为贫困生的在读本科学生,且在大学期间获得过补偿和资助;二是所有样本整体上看在性别、专业等维度上的分布与A校全体学生的相关分布较为一致。通过接触,研究选取了以下本科学生并对他们实施了访谈。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表10-1所示。基于保密性原则,被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

表10-1 受访学生与访谈实施信息

续表

实施访谈:研究者根据和被访者事先约定的时间,选择合适而相对安静的访谈地点。见面后先与被访者进行日常的聊天,以便与被访者之间彼此熟悉,为后续访谈创造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然后,在获得被访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录音设备对正式访谈过程进行录音,为后面准确而完整地获得访谈材料做准备。访谈主要是以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来进行的。

资料整理:在结束每次访谈后,研究者及时将访谈材料整理出来,把录音转换成文本,整个访谈阶段的录音共转录出约10万个汉字。为方便区分不同访谈者的材料,按照访谈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每一份转录出来的文本材料进行数字编号,如将第一个访谈者的访谈材料命名为S1,将第二位访谈者的材料命名为S2,依此类推。

资料分析:研究者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来对庞大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的研究结果。在这个基础上,运用管理科学中的“双因素理论”、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文化研究领域的“抵制理论”等学科知识,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补偿政策体验进行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