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反思

三、研究反思

本研究访谈对象均选自A校的本科学生,这是一种立意与方便抽样,对本研究的选题来说,这样的样本选取是合理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贫困本科生对补偿政策的体验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我们的研究结论进行外推时须谨慎。

质性研究访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被访谈者交流,了解其对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情的理解、认知和感受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访谈者的研究人员不可以具有诱导性,而是应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同时,质性访谈也比一般的“谈话”要开放得多。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搜集到的资料是一种“活”的资料,研究者通常要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再现和归类,以便对研究对象和研究事件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动态的把握。但是,正是由于这类资料获取途径的动态性,对访谈实施者的要求也较高。比如要有设计科学的访谈提纲,要对访谈领域的知识掌握全面,要有很好的提问技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研究者由于初次进行质性研究访谈,在某些方面还处于一个学习探索的阶段,可能在访谈中存在着不足,从而影响到访谈效果。

此外,理论的建构是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所以它对研究者的理论敏感性要求很高。而对质性研究还处于探索过程中的研究者,在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时,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提炼出的访谈内容中的主题可能不是特别精确,甚至还可能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或有价值的线索,资料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研究者在以后将努力进一步提升研究素养。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1/t20150120_671037.html.2015-01-27.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3][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89—105.

[4]Johnstone,D.B.Sharing 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K,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 and the US[M].New York:College Board Publications,1986:67.

[5]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9.

[6]张锦华.教育溢出、教育贫困与教育补偿:外部性视角下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的教育补偿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08(7):21—25.

[7]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1):10—16.

[8]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1.

[9]Tinto,V.Student Retention and Graduation:Facing the Truth,Living with the Consequences[R].Washington,D.C.:Pell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Opport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4.Occasional Paper No.1:14.

[10]Taylor,S.R.,Baker,S.The 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Higher Education's Holy Grail[J].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2012.30(1):39-47.

[11]Long,M.Governm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2.24(2):127-143.

[12]Toutkoushian,R.K.Shafiq,M.N.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State Support for Higher Education:Appropriations Versus Need-Based Financial Aid[J].Research High Education,2010(51):40-64.

[13][美]多纳德·E·海伦编著.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M].安雪慧,周玲,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14]任学锋,徐涛主编.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5]杨克瑞.大学生资助的贷款误区及政府责任的实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8):87—91.

[16]楼世洲,邬敏燕.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1):140—144.

[17]柯文进.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分析[J].江苏高教,2001(6):24—25.

[18]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69.

[19]甘永涛.历史视野中的大学生资助政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3(6):12—14.

[20]袁连生.美国大学生资助需求公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7(3):66—69.

[21]荣黎霞.发展中国家如何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以印度和南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2):1—5.

[22]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0.

[23]陈道华.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高教探索,2005(4):92—94.

[24]孙绵涛,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8(6):12—16.

[25]祁型雨,李腾达.教师政策体验的基本范畴及其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5—39.

[26]张天雪.教育政策研究要关注校长的政策体验[J].中小学教育,2004(12):49—50.

[27]张天雪.论校长教育政策体验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6):50—53.

[28]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2):41—43.

[29]丁笑炯.从经济收益到学生体验:英国高校留学生政策转向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1(5):104—109.

[30]洪小良,王雪梅.新世纪北京城市弱势群体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

[31]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87.

[32]http://baike.so.com/doc/5414341-5652483.html.2014-12-30.

[33]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2):41.

[3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35]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

[36]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08—217.

[37]https://www.qsrinternational.com/.2018-04-05.

[38]金文.基于Nvivo的课堂视频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15.

[39]NVivo 10使用入门[EB/OL].http://www.qsrinternational.com.2014-12-01.

[40]刘礼艳,刘电芝,严慧一,等.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保护性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3):66—73.

[41]黄盈盈,潘绥铭.中国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9(2):149—163.

[42]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68.

[43]赵明吉,赵敏,龙希利,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92.

[44]http://baike.baidu.comview3099083.htm?fr=aladdin.2014-12-31.

[45]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85.

[46]李小鲁.高校贫困生资助新视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47]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69—370.

[48]李小鲁.高校贫困生资助新视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4.

[49]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2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25—226.

[50]丁家云,谭艳华.管理学[M].3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249—251.

[51]王国红.试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46.

[52]岳磊.理想选择与文化抵制[D].郑州:郑州大学,2010:4.

[53]蔡连玉.论微观政治视角下的高校学费抵制[J].江苏高教,2008(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