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34]。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以NVivo10.0质性分析软件作为其辅助工具,在编码时以扎根理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不带理论预设地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弱势本科学生对补偿政策的真实体验,试图找出补偿政策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效,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以期为相关弱势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一)扎根理论[35]
扎根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它是运用规范化的程序,从具体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概括而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分析资料来形成理论,研究者事先并不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理论性的假定,而是直接从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原始资料的观察,从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扎根理论与我们以往接触到的研究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深入一手资料,仔细研究资料所指向的重点与核心内容,然后将这些重点与核心提取出来,思考彼此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概括资料的主旨,建立一种基于材料、扎根于现实的新的理论,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提取出来的概念和思想理论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扎根理论研究的关键点在于其所构建的理论来源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的提炼,深入的资料分析是其理论成形的基础。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数据整合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高度的浓缩。在同其他理论相比较时,它的亮点就在于研究者事先并不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理论假设。理论并不是凭空而产生的,它必定来源于一定的资料,越是原始的资料越能够作为理论形成的依据。研究者所秉承的理念是资料乃理论的生命之源,只有与资料相结合的理论才能在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扎根理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依次是:从资料到概念的逐步登录;比较二者之间的生成性理论;发展理论性概念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理论性的抽样对资料进行相应的编码;通过相应的理论建构,进而求得理论性的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主要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
一级编码也叫开放式编码。该编码强调在进行相应的资料分析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于自己的偏见和定见要持有保留意识,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一定要保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为的是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找出其相应的类属,进而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相应的维度。这个过程如同是一个“V”形,编码登录初期范围比较宽泛,以后在登录时逐步缩小范围,一直到编码达到相应的饱和度。这一过程亦是可中止性的,在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暂时停下来进行分析,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相应的完善。本研究进行开放式编码时共形成240个开放编码。
二级编码也称轴心编码或者关联式编码。这个阶段是要找出前面从材料中产生的一级编码之间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以使原材料之间的各种联系显示出来。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等等。本研究在前面形成的240个开放编码的基础上,形成117个轴心式编码。
三级编码又称选择编码或核心编码。核心类属是在所有已经产生的概念类属中挑选出来的或经过整合产生的,它是整个分析的聚焦点。就其自身而言,有一定的概括性,对于大部分所取得的成果都能够包含在其理论范畴内,起到总括性的作用。核心类属的确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下一步理论的发展提供方向。本研究最终形成了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和政策认同三个核心编码维度。
(二)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访谈既不偏离主题,也能获得更丰富的材料。在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后,我们开始学习与调查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访谈提纲。然后找同学进行模拟访谈,讨论和完善访谈提纲,锻炼访谈技巧。我们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事前确定了访谈对象。在初次接触时,我们即向潜在的被访谈对象介绍自己,并解释此次交流的目的以及访谈的项目内容等信息。在被访谈者完全清楚和明白我们的意图、自愿同意接受访谈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与被访谈者进行日常聊天。在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初步感情的情况下,我们再实施正式访谈,耐心、慎重地提出问题。我们提问的方式主要采取竹笋剥皮、层层深入的方式,所使用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