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实施信息公开并完善申诉体系
经济弱势本科生补偿管理信息按层级自上而下单向流动,资助方与受助方之间体现的是不平等关系。补偿成效应为资助工作的最终追求。补偿程序并不是在确定了受助名单之后就意味着补偿实施工作的圆满完成,而是要将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公开,使得补偿工作尽可能达到透明化。同时,这一举措也将加强经济弱势学生补偿监督体系的建设,强化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确保经济弱势学生经济补偿的公平、公正、公开,并能有效避免经济弱势学生资助过程中由委托代理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26]合理实施信息公开,不仅要确保不会对经济弱势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应对其自身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潜在地教育经济弱势学生需要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并感恩社会。
完善的申诉体系将有力地保障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成效。一方面,完善的申诉体系将伪贫困生趋于险境,避免伪贫困生泛滥的恶性循环局面;另一方面,申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对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评定委员会的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以保障整个补偿工作的有效性。然而建立有效的经济弱势学生经济资助申诉体系并非易事,需要考虑申诉者的心理压力,排除对申诉者的可能危害需要建立合理的申诉流程,在申诉的诸环节都需要有有效监督,确保正当申诉被受理,错误行为被纠正。信息合理公开,建立有效的申诉体系,是实现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经济补偿原则的保障。
【注释】
[1]Msigwa,F.M.Widening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 Social Justice Analysis of Student Loans in Tanzania[J].High Education,2016(72):541-556.
[2]赵晓梅,刘少雪.处理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系统方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4):51—55.
[3]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33—51.
[4]李爱霞.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27—28.
[5]梁军.公平正义: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及资助的根本价值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中):70—71.
[6]徐丽红.高校帮困资助工作视角的差别性教育公平[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1—54.
[7]袁小平.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研究:对NT大学的调查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5.
[8]黄素君.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功能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3:15—19.
[9][美]斯蒂芬·罗宾斯,[美]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7版.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10]赵炳起,李永宁.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64—68.
[11]白华编著.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58—60.
[12]蔡连玉.优质教育管理的标准及其实现路径:人性假设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1(1):33—36.
[13]张剑波,潘留仙.民办高校兼职教师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5):59—61.
[14]潘立.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策略思考:基于对申请者诚信的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91—93.
[15]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6(1):1—21.
[16][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9.
[17]蒋文能.搭便车、集体行动与国家兴衰: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J].学术论坛,2009(11):75—79.
[18]Sukhbaatar,J.Student Financial Aid in Mongolia:The Effect on Bacherlor's Degree Completion[D].Pennsylvani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7:20.
[19]王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66.
[20]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6—87.
[21]白华,徐英,李诺枫.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过程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38—40.
[22]杨晴.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09(8):51—53.
[23]薛浩,陈万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2(2):87—90.
[24]毕鹤霞.国内外高校贫困生认定与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1):62—66.
[25]朱亚鹏,刘云香.制度环境、自由裁量权与中国社会政策执行:以C市城市低保政策执行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59—168.
[26]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