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符号自我构建

第七章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符号自我构建

作为教育符号,“贫困本科生”的解释项具有时代性,且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有着深远影响。根据自我理论,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自我呈现“过去、客我、客体—当下、主我、符号—将来、你、解释项”的复杂结构。这一自我结构是解释经济弱势本科生对待“贫困生”符号的态度的基础。威利的符号自我理论旨在避免个体在构建符号自我时向上和向下还原的偏差。经济弱势本科生在符号自我构建过程中会出现向上还原的“简单抵制”和向下还原的“过度接纳”两种偏差,从而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符号自我构建的教育干预要求教育者主动去理解家庭经济弱势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其符号自我合理构建创设人文、制度和伦理环境,并采取直接的专业引导。

“贫困本科生”身份是一种客观的符号存在,家庭经济弱势学生对此是“接纳”抑或“抵制”,不同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体成长影响具有复杂性,有待深入解读。大学教育履行社会公平责任,需要对经济弱势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补偿,其中基础性工作就包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符号自我构建实施有效的教育干预。探究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自我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符号自我构建,是提高相关教育干预有效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