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实施

四、研究实施

设计访谈提纲:访谈提纲的设计不能偏离研究问题。访谈提纲又不同于问卷调查,列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本研究访谈提纲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2017年3月确定选题,之后开始查阅相关领域文献,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到2017年5月,从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三个维度确定了访谈提纲的主要问题。后因论文题目的微调,访谈提纲进行了几次修改,到2017年10月确定了访谈提纲初稿。然后,邀请了两位符合条件的受访者进行预访谈,目的是查看问题设置是否合理、语言是否简洁和通俗易懂,便于受访者理解。最后根据预访谈的情况修订了访谈提纲。

选取研究对象:本研究从Z校的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4名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访谈。主要选择大二、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大一新生刚入校,他们对大学生活还没有较为全面的体验,于是将大一新生排除。选择Z校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各高校都较注重保护学生的身份信息,特别是家庭经济弱势学生的。Z校是研究者所在学校,研究者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更容易被得到确认,这样便于从相关老师处获得信任,从而得到潜在受访对象的信息。第二,基于取样的便利原则。由于质性研究的特殊性,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即依据研究目的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应符合能为研究问题提供大量信息这一标准。根据“校标抽样”定义,即事先为所要选取的研究对象设定一定的标准或一定的条件,再依据相应的标准和条件选择需要的受访者。本研究以Z校为样本探讨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教育生活,受访的学生应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经过Z校的学生资助系统认定为家庭经济弱势的大二、大三和大四本科生。第二,在校期间获得过学校的资助和补偿。研究者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受访者信息,将以下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学生作为受访者。受访者在知晓访谈目的后接受了访谈。受访者信息如表8-1所示,依据保密原则,受访者的姓名以代号代替。

表8-1 受访者与访谈实施信息

续表

实施访谈:从相关老师处获得潜在受访者的信息以后,研究者在较短时间内以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与受访者取得联系,告知联系他的原因。在受访者初步同意的情况下与受访者商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为了让受访者能感到轻松和安全,可以比较自如地展现自己,研究者选择的地点多以安静的地方为主,如寝室活动室和教学楼。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受访者见面后,先与对方聊天,以减少两人之间的陌生感,便于更好地访谈。然后,在受访者知情同意并准备好后开始访谈,并且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录音主要是便于后续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此外,访谈的过程主要以访谈提纲作为引导,过程中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适当追问。

资料整理: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整理关于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表情和特殊行为等的笔记,并将录音转为文本,最终转成的整个录音文本为90988个汉字。为了区分不同受访者的访谈内容,研究者对每一份转录资料进行编号。如将转录的第一份访谈内容标为S1,第二份为S2,第三份为S3,以此类推。

资料分析:研究者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思考在现有的补偿政策下,应有怎样的进一步的制度供给来帮助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更好地在教育生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