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张瑞霞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荟萃》简介
《名老中医张瑞霞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荟萃》这本书是由.薛敬东,李粉萍主编创作的,《名老中医张瑞霞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荟萃》共有166章节
1
序
肝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发生于肝脏的疾病都是肝病。按照发病机理,肝病大致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由...
2
目录
目 录 序 第一章 名老中医张瑞霞习医之路 一、继承家学,立志学医 二、跟随名师,坚持临床 三、组建内科,呕心沥血 四、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五、师承教育,培养后...
3
第一章 名老中医张瑞霞习医之路
...
4
一、继承家学,立志学医
张瑞霞,女,生于1935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张仙州是西安端履门万年青中药店的一名中医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常免费救治贫困病者,深得病者尊敬。可惜父亲英年早...
5
二、跟随名师,坚持临床
调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后,先生随多名名老中医如何绍南、李赀萦等临证。何老属脾胃派,临证擅用六君子汤治疗胃痞(慢性胃炎)、胃脘痛(消化性溃疡)、泄泻(慢性肠胃炎)...
6
三、组建内科,呕心沥血
先生具有系统的西医知识和扎实的中医功底,精通专业理论,能够熟练地运用中、西医两套手段诊治内科系统的疑难病症。特别是对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造诣颇深,...
7
四、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由于先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加之20世纪80年代前西医无治疗肝炎的特殊药物,因此大量患者慕名而来,为了能够挂到先生的号,很多患者在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排队。先生每天...
8
五、师承教育,培养后人
先生担任了全国第二、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她认真指导学术继承人提高临床能力,将临证贯穿于师承过程的始终,将师承与临床合二为一。继承人在每天随师...
9
六、科研不懈,成果突出
20世纪80年代,随着乙肝病毒的检测逐渐在临床中应用,我国发现了大量的感染患者。当时西药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先生组织肝病学组根据慢性乙肝中医发病的病机特点,研...
10
七、情趣高尚,身体健康
先生虽年逾七旬,仍然每周2次门诊,精神矍铄,从未间断。先生诊病一丝不苟、处方细致入微,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让年轻人自愧不如。先生爱好广泛,青年时喜欢唱歌跳舞,在...
11
八、成绩突出,多受表彰
先生率先垂范,先人后己,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业务精湛,医德高尚,深得患者和同行们的好评,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先生曾担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陕西省中...
12
九、学术思想,治肝重脾肾
先生学术思想体现在“以整体观念、脏腑学说理论为指导”,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重视肝、脾、肾三脏。先生认为:慢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缠绵难去。病机复杂,病位在肝,最...
13
十、成才之路,启迪后学
(1)出身世家,跟随名医。在成为名医的道路中,我们分析,先生出身中医世家,从小随父临证习医,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北医学院学习西医,因对中医有浓厚兴趣,又往陕西中医学...
14
第二章 名老中医张瑞霞学术思想及思辨特点总结
...
15
一、学术思想
先生的学术思想为“乙肝论治重在肝脾肾”。乙肝治疗重在肝、脾、肾,体现了以整体观念、脏腑学说理论为指导,在治疗中,重视脾、肾两脏的重要性。先生认为,慢性乙肝病因为...
16
二、思辨特点
...
17
(一)乙肝治疗思辨特点
疏肝与养肝结合,疏肝不应,重调脾胃;病变日久保护肾气,结合指标应用中药。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湿热、疫毒之外因,多虚实夹杂,故治疗也必须并用扶正与祛邪。病由肝而起,...
18
(二)具体应用
1.乙肝治疗,疏肝与养肝结合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体柔,对人体气机的运行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为病则显露出刚强之性,故古人曰“木曰曲直”。肝属厥阴,内寄相火...
19
第三章 名老中医张瑞霞常用方剂总结
...
20
一、血府逐瘀汤
(1)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2)组成: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2g,红花9g,枳壳12g,赤芍15g,柴胡10g,甘草3g,桔梗10g,川芎12g,...
21
二、桃红四物汤
(1)来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组成: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 (3)功用:养血活血,通经止痛...
22
三、逍遥散
(1)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组成: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煨生姜10g,薄荷6g,炙甘草6g。 (3)功用:疏...
23
四、柴芍六君子汤
(1)来源:《金鉴》卷五十一。 (2)组成:柴胡10g,白芍15g,陈皮10g,清半夏10g,党参20g,白术15g,苓10g,炙甘草6g。 (3)功用:疏肝解...
24
五、四逆散
(1)来源:《伤寒论》。 (2)组成:柴胡12g,枳实15g,芍药12g,炙甘草6g。 (3)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4)方剂特点: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25
六、柴胡疏肝散
(1)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2)组成:陈皮(醋炒)12g,柴胡12g,川芎12g,枳壳(麸炒)15g,芍药15g,甘草(炙)6g,香附12g。 (3)...
26
七、一贯煎
(1)来源:《柳州医话》。也有说出自《续名医类案》。 (2)组成:北沙参15g,麦冬30g,当归身10g,生地黄15g,枸杞子15g,川楝子9g。 (3)功用:...
27
八、补肝汤
(1)来源:《医学六要》卷七。 (2)组成: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木瓜12g,酸枣仁30g,麦冬15g,甘草10g,柴胡10g,知母1...
28
九、补中益气汤
(1)来源:《脾胃论》卷中。 (2)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陈皮10g,炙甘草6g。 (3)功用:补中益气,升...
29
十、八珍汤
(1)来源:《正体类要》。 (2)组成:当归10g,川芎12g,白芍12g,熟地15g,党参15g,白术(炒)10g,苓10g,炙甘草5g。 (3)功用:补益气...
30
十一、归脾汤
(1)来源:《正体类要》。 (2)组成:党参15g,黄芪30g,生白术15g,木香6g,当归10g,甘草6g,酸枣仁30g,茯苓10g,远志12g,龙眼肉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