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二、诊断

(1)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需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70g/周)。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2)病理学诊断。病理特征为肝腺泡3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与成人不同,儿童汇管区病变(炎症和纤维化)通常较小叶内严重。

(3)影像学诊断。腹部超声表现符合如下2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之比小于1.0。其中,肝、脾CT比值小于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小于等于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小于等于0.5者为重度脂肪肝。

(4)排除标准:

1)需排除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排除药物、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β脂蛋白缺乏血症以及一些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综合征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殊情况。

2)血清转氨酶和(或)γ-GT 增高,需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其他类型的肝病;排除肝脏恶性肿瘤、感染和胆道疾病,以及正在服用或近期内曾经服用可导致肝脏酶谱升高的中西药物者。

3)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慢性HBV以HCV感染患者,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畴。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异常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若其血清HBV-DNA 载量低于104拷贝/mL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则转氨酶异常更有可能是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所致。

4)每周饮用乙醇介于少量(男性<140g/周,女性<70g/周)和过量(男性>280g/周,女性>140g/周)之间的患者,其血清酶学异常和脂肪肝的原因通常难以确定,对于这类患者需考虑酒精滥用和代谢因素并存的可能。对于代谢综合征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和(或)酒精滥用者,需警惕病毒性肝炎与脂肪性肝病并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