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五十九、“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高某,男,31岁。患者于2003年9月,自觉右胁胀痛不适,至西安市第二医院求治。乙肝系列:HBsAg、HBeAb、HBcAb阳性,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检查示:肝光点增多。HBV-DNA 1.3×104IU/mL。自服“护肝片”后症状缓解。今日因感冒,患者感到右胁胀痛,胃脘胀闷,身困乏力,纳差,大便先干后稀,随来我院求中医治疗。经查,肝功正常,乙肝系列:HBsAg、HBeAb、HBcAb阳性;HBV-DNA 3.1×105IU/mL。刻下症:右胁呈阵发性胀痛不适,伴身困乏力,纳差腹胀,口淡无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止痛。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柴胡10g,白芍12g,陈皮12g,清半夏10g,党参15g,生白术30g,炙甘草5g,连翘10g,虎杖10g,麦芽30g,炙黄芪30g,山药15g,白扁豆15g,栝楼15g,败酱草10g。1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15剂后,右胁胀痛及疲乏无力减轻,大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继守前法,处方:柴胡10g,白芍20g,陈皮12g,清半夏10g,党参15g,茯苓10g,白术30g,炒山药30g,虎杖10g,黄芪15g,丹参10g,白扁豆15g,栝楼10g,败酱草15g。

原方随症加减继用3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HBV-DNA 3.1×103IU/mL。乙肝系列:HBsAg、HBeAb、HBcAb阳性。诸症全消而愈。

按:柴芍六君子汤中,柴胡、白芍重在疏肝柔肝。柴胡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肝经,为疏肝解郁之要药;白芍性味酸甘,柔肝止痛,敛阴和营。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颇符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六君子汤又能健脾和胃,与柴芍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肝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生血,肝藏血。按五行相生相克基本规律,土需木疏,木需土荣,两者之间有相互化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肝有病常影响脾胃。若肝失疏泄条达,则影响脾胃之气升降和正常传输。治疗时通过调理脾胃,加强脾胃的生化功能。先生常以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病,收到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