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法治疗顽固性呕吐

三十、“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法治疗顽固性呕吐

海某,男,40岁。2008年1月22日初诊,以“间断发作性呕吐1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

初诊:患者家住农村,劳作归来常饮食生冷。1年来间断发作性呕吐,呕吐痰涎兼有食物残渣或酸水,多在食后、情绪不佳或发怒时发作,发时伴有头痛,初起时自以为受凉,服生姜汤,有时似可止吐。近半年来,竟每日发作1~2次,甚以为苦。曾经数家医院做胃镜、胃肠钡透、B超、肝功能及神经内科检查等,均未得出明确诊断,治疗无效,因此来我院求治。刻下症:间断发作性呕吐,呕吐痰涎兼有食物残渣或酸水,多在食后、情绪不佳或发怒时发作,发时伴有头痛。表情愁闷,频作太息,形体较瘦。体温36.1℃,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mmHg。专科检查:腹壁薄软,未触及包块,上腹中部轻度压痛,加热及稍重按则有舒适感。胃镜、胃肠钡透、B超、肝功能均正常。舌淡,苔白润,脉沉弱。患者表现为间断发作性呕吐,故属中医“呕吐”范畴。结合呕吐痰涎兼有食物残渣或酸水,多在食后、情绪不佳或发怒时发作,发时伴有头痛,表情愁闷,频作太息,形体较瘦。苔白润,脉沉弱。证属脾胃虚寒,肝气乘之,肝胃不和。处方: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6g,党参15g,生姜12g,红枣12g,法半夏10g,青皮9g,橘红10g,白蔻仁10g。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诸症消失。改用柴芍香砂六君子汤调理3周,饮食、精神良好。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本例寒邪内犯,久病胃虚,肝气乘之,胃失和降则上逆呕吐,浊阴上扰清阳则头痛。吴茱萸汤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剂也,能愈其疾固不待言;而其常因情绪不佳或发怒诱发,亦不可忽视,否则,势难杜其再发。先生临床经验,凡类似之疾,当辅以精神疗法,极为重要,常能促进药疗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