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湿”法治疗慢性乙肝
马某,女,23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以“乙肝系列异常20余年”为主诉。
初诊: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已诊治数月,效果不佳,遂求治我处。刻下症:形体消瘦,精神差,身困乏力,头晕,耳鸣如蝉,手足心发热,口干口黏,不欲饮水,腰膝酸软,睡眠差。体温36.0℃,脉搏7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0mmHg。专科检查:肝病面容,颜面毛细血管扩张,有肝掌。肝功:TBIL正常,ALT 187U/L,AST 56U/L,TP 60.3g/L,A 28.1g/L,G 32.2g/L。乙肝系列:HBsAg、HBeAb、HBcAb阳性,HBV-DNA 3.6×104 IU/mL。腹部B超:肝光点增多,胆囊继发改变。舌质淡红,苔黄厚,脉弦细。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水谷精微不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精神差,身困乏力;脾虚,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耳鸣如蝉;湿浊困阻,则口干口黏;湿困清窍,则眠差。舌脉均为脾虚湿盛之征。处方:自拟方。柴胡10g,白芍15g,生苡仁30g,蒲公英30g,茯苓30g,厚朴10g,金钱草30g,败酱草30g,陈皮10g,枳壳10g,生麦芽3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乏力锐减,头已不晕;舌质仍红,舌苔白腻稍厚,脉弦细。效不更方,继守前法。处方:柴胡10g,白芍15g,生苡仁30g,蒲公英30g,茯苓30g,厚朴10g,金钱草30g,败酱草30g,陈皮10g,枳壳10g,生麦芽30g,生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疗减清热之力。处方:柴胡10g,白芍15g,生苡仁30g,蒲公英15g,茯苓10g,厚朴10g,金钱草15g,败酱草15g,陈皮10g,枳壳10g,生麦芽30g,生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肝功能TBIL、ALT正常,Tp 70.6g/T,A 40.3g/L,G 30.3g/L。继续服药治疗。处方:柴胡10g,白芍15g,生苡仁15g,白扁豆15g,茯苓10g,厚朴10g,金钱草15g,败酱草10g,陈皮10g,枳壳10g,生山药10g,生麦芽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诸症全消,肝功正常。停药观察。
按:从患者表现看,肝肾阴虚证比较典型。前几位医生先后应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丹栀逍遥散等,病情不减反增,均似未注意舌苔。本例患者临床症状多,似为肝肾阴虚,前医者忽视了患者的舌质舌苔,特别是舌苔白厚腻,滋阴治疗无效。先生从舌苔出发,以清热化湿为主,同时加以健脾之品,随着湿热清除,逐渐给予健脾化湿,再度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