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清化湿浊”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伴脂肪肝
薛某,女,70岁。2009年2月23日初诊,以“右胁胀痛半月”为主诉。
初诊:患者2个月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用高渗糖合其他保肝药物静脉点滴1月余,黄疸基本消退;近半月感觉右胁胀痛,烦躁易怒,脘闷纳呆,口苦,遂来求治。刻下症:右胁胀痛,烦躁易怒,脘闷纳呆,口苦,乏力,大便溏,小便畅,夜休可。体温36.1℃,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0mmHg。专科检查:巩膜轻度黄染,肝剑突下2cm,质软,压痛。肝功:TBIL 47µmol/L,ALT 78U/L,血糖7.8mmol/L,甘油三酯5.8mmol/L,胆固醇7.1mmol/L,甲肝抗体(+)。B超:肝大,肝光点呈细小密集。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患者表现为右胁胀痛,故属中医“胁痛”范畴。结合烦躁易怒,脘闷纳呆,口苦,乏力,大便溏,小便畅,夜休可,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证属肝郁湿阻,湿郁化热。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致肝气郁结,郁久横逆犯脾,脾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湿郁化热,而成上述诸症。处方:二陈汤加味。厚朴15g,公英15g,陈皮12g,郁金12g,苍术12g,虎杖12g,柴胡10g,清半夏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胁痛减轻,精神好转,纳食增加,余症同前。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效不更方,继守前法。处方:厚朴15g,公英15g,陈皮12g,郁金12g,苍术12g,虎杖12g,柴胡10g,清半夏10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诸症全消。服“化脂复肝颗粒”,1个月后复查,肝功正常,血脂正常;B超探查,肝脏形态大小及回声未见异常。病情痊愈。
按:脂肪肝是由于嗜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等因素造成的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最终导致膏脂痰浊,气滞血瘀阻滞于肝经脉络。其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继发的病理变化有膏脂痰浊,气滞血瘀于肝脉。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特效药。先生根据其发病特点,应用疏肝解郁,清化湿浊,兼以活血祛瘀之法治疗脂肪肝,并研制了有类似功效的化脂复肝颗料,方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