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
1.概述
戊型肝炎病毒是直径为27~34nm的球形无包膜病毒。根据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人们将戊型肝炎病毒分成4个基因型。我国已发现的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1型、3型和4型,1型只感染人,3型仅在猪体内发现,4型在人或猪中普遍存在。猪可能是潜在的最重要的戊型肝炎病毒动物宿主。戊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和2型多引起戊型肝炎的流行和疫情的暴发,也可引起散发病例;而3型和4型一般仅引起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经饮用污染的水传播(水型传播);经食用生的或未熟的污染的动物制品传播,比如家猪、野猪和鹿等动物制品(动物源性食物型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近年来,戊型肝炎病毒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我国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还存在以下流行病学特点:20岁以下人群很低,2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不断上升,60岁后感染率趋于稳定。40~60岁是戊型肝炎的高发年龄。易发病年龄有中老年化趋势,这可能与目前基因4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占主导地位有关。男性感染率或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好发人群为:农民、工人、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员、家政家务人员及待业人员。
在一般人群中,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为0.2%~1.0%,感染孕妇的病死率可高达25%。戊型病毒性肝炎可加重原有肝病患者的病情,引起器官移植患者中感染的慢性化现象。不过,关于致慢性肝炎的问题尚无定论。
2.戊型肝炎的表现
戊肝患者中青年居多,老年患者(>60岁)占18.9%,以急性黄疸型为主,但戊肝亚急性重型和急性淤胆型较甲肝多见。戊肝常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较甲肝少见,皮肤瘙痒和灰白便较甲肝多见。戊肝病理损害较甲肝明显,且恢复慢。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肝。
3.戊型肝炎的治疗
治疗同甲型肝炎,主要是保肝、降酶、退黄。对戊型肝炎孕妇的处理,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重型肝炎早期应用白蛋白及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浆,可起到防止出血、促进肝细胞新生及肝功能恢复等积极作用,并能防治脑水肿及肝肾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预防措施同甲型肝炎,应注意饮食卫生。目前戊肝病毒还没有疫苗预防。
先生治疗戊型肝炎主要是按黄疸辨证,与甲型肝炎治疗基本相同。这里不再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