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肝肾,育阴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十六、“滋养肝肾,育阴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

刘某,男,30岁。2009年2月23日初诊,以“反复腹胀大,尿少5年余,加重1个月”为主诉。

初诊:患者于1993年曾患“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此后未行任何检查和治疗。5年来反复腹胀、尿少,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口服利尿剂后腹水消失。此后病情反复发作,每年至少3~4次,口服利尿剂后腹胀减轻。近1个月因劳累,腹胀明显加重,纳呆,心烦失眠,求治于中医。刻下症:腹胀大,面色晦暗,腰膝酸困,五心烦热,口干但不欲饮,牙鼻衄血,午后发热,夜寐不安,肝掌、蜘蛛痣色鲜红。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0/110mmHg。专科检查:肝病面容,颜面毛细血管扩张,有肝掌及蜘蛛痣,腹水征(+)。B超:肝硬化并腹水、脾大。肝功:TBIL 19.4µmol/L,AST 99U/L,ALT 127U/L,A 31.4g/L,G 35.2g/L。舌质红,少津,无苔,脉弦细。患者表现为腹胀大,尿少,故属中医“鼓胀”范畴。结合面色晦暗,腰膝酸困,五心烦热,口干但不欲饮,肝掌、蜘蛛痣色鲜红,舌质红,少津,无苔,脉弦细,证属肝肾阴虚,水湿内停。患者病久,肝肾阴虚,津液不能输布,水液停聚中焦,血瘀不行,故腹胀大,小便黄少。阴虚内热,热伤血络则牙鼻衄血。阴虚火旺,则五心烦热,夜间烦躁不安,不易入睡。舌脉均为肝肾阴虚,水湿内停之象。处方:猪苓汤加味。猪苓30g,茯苓20g,滑石10g,阿胶(烊化)10g,泽泻10g,麦冬12g,玄参15g,仙鹤草15g,莱菔子30g,麦芽15g,生地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腹胀及口干减轻,舌质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继守前法,处方:猪苓20g,茯苓20g,滑石10g,阿胶(烊化)10g,泽泻10g,麦冬10g,莱菔子15g,生地20g,麦芽10g,鳖甲(先煎)6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腹胀及口干基本消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继守前法,处方:猪苓20g,茯苓20g,滑石10g,阿胶(烊化)10g,泽泻10g,麦冬10g,莱菔子15g,生地20g,麦芽10g,鳖甲(先煎)6g,玄参10g。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患者腹水消失。复查肝功:TBIL 20.1µmol/L,AST 51U/L,A 38.4g/L,G 33.7g/L。应用六味地黄丸善后调理,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腹部胀大、脉络怒张,故辨病属中医“鼓胀”之范畴。《伤寒论》中,猪苓汤用于治疗伤寒之邪传入阳明或少阴,化而为热,与水相搏,以致水热互结,邪热伤阴而致小便不利。先生治疗肝硬化腹水阴液已伤,水湿内停之证。特别适用于合并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时出现的舌红,疗效显著。肝肾阴虚证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者,一般均为病程较长、病情危重的患者,肝病见肝肾阴虚者预后多不良,“阳气易复,阴液难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