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六十、“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王某,男,28岁。1998年10月25日就诊。自述近2个月来,困乏,纳差,胁肋胀痛不适,饭后恶心欲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肝功:TBIL 14.2µmol/L,TTT8U,ALT 128U/L。乙肝系列:HBsAg、HBeAg、HBcAb阳性。先生处以柴胡疏肝散加郁金12g,佩兰10g,公英15g。每日1剂,连服14剂。1998年11月10日二诊,自述胁痛消失,食欲增强,但仍感困乏,时有恶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又以柴芍六君子汤加黄芪30g,丹参20g,败酱草12g,白花蛇舌草12g,忍冬藤12g,每日1剂,并隔日肌注抗乙肝转移因子2支。治疗6个月后,诸症消失,查肝功正常,乙肝系列:HBsAg、HBeAg、抗-HBe阴性。后又以上方巩固治疗2个月,复查肝功及乙肝系列2次均正常。

按:肝、脾二脏生理关系密切,病理相互影响,治疗应补其不足。如《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柴芍六君子汤中,柴胡、白芍重在疏肝柔肝。柴胡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肝经,为疏肝解郁之要药;白芍性味酸甘,柔肝止痛,敛阴和营。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颇符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六君子汤又能健脾和胃,与柴芍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