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水平

1.1.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水平

大学生个体的身体发展已接近完成,具备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其身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趋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人的成熟,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身体的长成。以个体生理成熟为标志,尤其是以性成熟为重要指标。大学生一般都已具备这种条件。二是心理发展完善,即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形成了稳定的个性。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人的社会成熟为标志,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在这三个条件中,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物质基础和依据,社会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隔离。他们身在校园,对真正的社会生活并没有直接深刻的了解,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表面和肤浅。因而,大学生的社会成熟期较长,在整个大学时代,他们都要为这种社会成熟的完成付出努力。

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情感发展占有特殊位置,他们感情丰富,反应强烈,不够稳定。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急剧延伸,必然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情感与他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有着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源于内部需要的结构变化和价值观的不平衡、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学者分别从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特点、大学生人生阶段的特点、大学生人生评价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特点。相关研究表明,从大学生所选择的人生目标总的比例看,排在前列的依次为“事业成功”“国家强盛”“纯真爱情”“真诚友谊”“身体健康”“知识渊博”“家庭和睦”“美满婚姻”“心情舒畅”等,这些目标大多与大学生的角色和年龄特征有关,表明大学生比较看重与个人所面临的人生课题和与个人素质有关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早已从“迫切地要求加入党团组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社会多做奉献”等单极化目标,转变为“既要做贡献,又要为实现自我设计的目标而奋斗”“既要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施展个人抱负,又要能多赚钱以满足自己的经济需要 ”等多极化目标。如果仅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来看,他们这种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现实化的特点是非常可取的。但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追求,再加上自身存在的现实生活经历不足和情绪不稳,容易产生一些极端情绪。一方面,当自己的目标得到满足时,便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当现实生活与自己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目标得不到实现时便愤世嫉俗或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强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社会经验不足也往往使他们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因此,大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往往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冲动性,耐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

大学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自我意识是个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表现为紧密相联而又相对独立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形式,属于认识方面的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属于情感方面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信、自律等。心理学上常把个人对自己的期望或理想称作“理想自我”。大学生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生活空间扩大,独立感和成人感迅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等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深化,他们往往从更多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逐步学会运用社会尺度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然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尚不完善,他们的高度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往往使他们对理想自我的标准定得太高,这就造成“理想自我”与实际的自我或别人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两面性。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对理想自我的要求太高,反而容易丧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通过研究发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分失调就是产生精神病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国内大学生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郁方面的得分越高。

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人生的高峰。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通过专业训练、系统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智力水平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因而他们能经常系统地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从具体走向抽象,从经验走向理论,具备了初步演绎归纳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和预测未来;第二,由于广泛地接触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的现象,他们越来越明确一切事物都依条件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使辩证思维有了很大发展;第三,由于接触到的理论、学说、知识越来越多,加上大学阶段受到更多自由思考和表达独立见解的鼓励。所以,大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第四,大学教育促进了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结合,加上青年人丰富活跃的想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当发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智力层次含有较多的社会性和理论色彩。在大学生的智力结构中,除具有一般智力结构理论都提到的智力成分,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外,他们的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和良好的知识结构等智力成分,与青少年和普通成年人相比,往往具有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