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学生常见易发的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人生的转折时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心理上、情绪上会出现很大波动。大学生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潮的冲击,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学业,还可能会影响到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问题。同生理疾病一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在同一时期里,几乎会有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是指个体在内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个体心理和行为障碍。心理疾病常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出现紊乱。心理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调查发现,安徽省合肥市高校中有23.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以上心理障碍。[1]
目前,常用的心理疾病分类标准有三种:世界卫生组织主持编写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将精神障碍分为11种;美国精神医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将精神障碍分为17种;我国制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cification and Diagnosticcriteris of Mental Disorders,CCMD),将精神障碍分为10种。本书依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主要分析介绍大学生常见易发的神经型心理障碍、情感型心理障碍和心身型心理障碍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