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大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9.1.3 大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但从知、情、意、行的组合关系上,从培养大学生品德的开端上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品德心理结构的各要素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同时它们的发展还有差异性。人的知、情、意、行不能截然分开,当个人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往往伴随着道德情感,随之产生道德行为,而当道德行为遇到困难或没有实现时,意志即进行调节,或改变行为方式,或调节自己的情感。品德的各要素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大学生品德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水平各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有的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往往会脱节或者只说不干,或者盲目地干,或者情感胜过理智,或者明知自己有错,就是不能改,缺乏意志力。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差异性,突出表现为学生道德认识发展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道德知识,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也能从行为动机上去分析;有的学生仅具有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概念,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对一些具体行为进行正确判断但对道德知识理解不深,缺乏运用道德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少数学生缺乏道德知识,对道德概念理解肤浅,是非界线不清,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力。

(2)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循序性。大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认识规律,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深刻,由现象到本质。在道德判断上,由行为后果到根据动机和后果相结合进行判断。道德情感的发展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变到比较稳定,道德行为的发展,遵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而且大学生任何一种道德的形成和整个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一个从他律逐渐过渡到自律的趋势。

(3)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的多端性。品德心理结构四种成分的培养可以有不同的开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从培养道德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开始。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从激起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可以从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是无论怎样做,只有当这些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道德动机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固的联系时,某些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根据大学生及其所处情况的不同,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