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国内外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研究[3]

3.1.2 国内外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研究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致力于自我管理的研究,研究多从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角度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纵观国外现有研究成果,有关自我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维度、涉及三大领域,其中两大维度主要是精神分析维度与非精神分析维度,三大领域是临床治疗领域、教育领域和工业领域。其中,郎恩(Long)与齐默尔曼(Zimmerman)给自我管理下的定义相对经典。Long认为“自我管理为个体通过目标设定以及对时间和相关资源的调控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4]Zimmerman将自我管理定义为“个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状况、学习行为进行良好认知,并对各种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进行积极的调节,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过程。”[5]

在国外的众多学者之中,被誉为管理学大师的德鲁克先生成果最为卓越,他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1954年德鲁克第一次提出了“自我管理”的管理理论。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年)、《个人的管理》(2003年)。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的要素”“有效的决策”七个方面明确地指出了卓有成效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书中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案例诠释了全新的理念、鲜活的思想。《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是德鲁克在他90岁高龄之际献给读者的著作,书中在第六章系统阐述了自我管理思想,内容包括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做事、我属于哪里、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维系人际关系的责任、你的下半生、并行不悖的事业七个方面,这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在《个人的管理》一书中德鲁克重点向我们阐述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这三部涉及自我管理的经典之作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充分见证了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的发展成熟。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等,很多国际知名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深受德鲁克的启示和影响。著名英国管理学家、人称“商业哲学家”和“欧洲的德鲁克”的查尔斯·汉迪在《管理大师指南》(The Handy guide to the gurus of management)一书中这样说道:“凡是现在当红的管理概念,彼得·德鲁克大都早就讨论过了,随你任选一个例子,很可能早在你出生之前德鲁克就已经写过有关那个观念的文章。如果要列出一些管理思想家的名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必定高居首位。”[6]

在国外,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高等教育相关研究已相当普遍并具有很强实用性。1978年,美国学者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1983年前剑桥大学的副校长阿什比所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2001年教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编著的《大学的使命》等研究专著,结合时代发展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突出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在国内,有关自我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21世纪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整体而言有关自我管理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内容主要涉及社会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领域。国内关于自我管理的第一本著作是1987年马金海等主编的《自我管理初探》,除此之外,杨永杰的《自我管理思想的演进》、王益民等的《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杨永杰的《自我管理思想的演进》、郭海龙的《现代化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等著作都对自我管理进行了探讨。

国内有不少的专家、学者、组织致力于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研究。1999年,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一家致力于德鲁克管理思想研究与传播的社会企业由光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明路创办;2006年,彼得·德鲁克高层管理论坛开坛,这为更多研究德鲁克理念的研究者、企业家、社会组织领导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此外,国内还有众多学者致力于德鲁克的著作与论文的研究。2005年陈荣平的著作《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讲述了德鲁克的管理学思想,指出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009年赵曙明、杜鹏程所著的《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和较为深入的探讨。2010年,德鲁克的学生、也是德鲁克思想在中国研究和传播人之一的那国毅教授,出版了《百年德鲁克》一书,书中与中国读者共同分享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并涵盖了自己对德鲁克思想的诠释与解读。除此之外,有关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论文亦有很多,例如《德鲁克自我管理四大维度及实施的五行环》《德鲁克自我管理的六项守则》等。总体而言,在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自我管理概念的研究、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自我管理其他层面的研究。不少学者主要把研究精力放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方面,还有一些学者从自我管理现存的问题出发提出需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韩凤娟、戴建兵主编的《大学生自组织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朱合理编著的《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通过对自我管理、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文献进行分类和梳理,不难发现,自我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日趋发展和完善。有关自我管理的研究,国外大多是从具体学科角度切入,特别是医学领域,有一定的适用性与针对性,但是将此局限于某门学科框架内难免会缺乏理论的高度与深度;国内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涉及内容虽宽泛,但大都是从实践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强自我管理,研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仅局限于经验层面的探讨,学者一般只关注单一学科领域,没有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方法,特别是缺乏哲学的高度。虽然国外在自我管理的研究方面已比较深入,但专门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还十分匮乏。通过对国内学界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的追溯,不难发现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研究大多局限于个别的几个学科,且总体水平偏低,研究方向一般是概念、模式、自我管理其他层面的研究。关于“德鲁克自我管理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内甚少发现,因此在这样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本书侧重从管理哲学视角研究关于微观个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