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反应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症(Reactive depression)是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焦虑和自责自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因性精神病。其特点是情绪异常的体验及表现与精神刺激的性质和内容密切相关,而且随着精神刺激因素的消失,心理异常也得以消除或缓解。经过适当的治疗措施,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因此,愈后良好。
反应性抑郁症的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者特别的多愁善感,情绪极端消沉、沮丧、忧郁,有时也可有焦虑、紧张情绪,对人、对事都缺乏应有的兴趣,患者既不愿主动去接近别人或主动地去做事,也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终日沉缅于自己的创伤性体验之中而不能自拔,凡是与精神刺激因素有联系的情境,都能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即使时过境迁,仍然会“触景生情”。患者总是消极悲观,严重时有自责、自罪以及厌世观念,因此,常常企图自杀。患者在抑郁情绪的影响下,常伴有躯体不适感,自觉头疼头晕、食欲不振、动作迟钝、全身乏力等,而且常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等。
反应性抑郁症是由于强烈的或长期的持续性挫折或其他心理冲突因素造成的。常见的因素有意外的严重灾难或沉重的意外事件(如至亲至爱的人突然亡故等)、事业失败、受到委屈、被人诬陷、夫妻不和、失恋或陷于难以排解的纠纷等,均可成为直接的原因。上述各种事件,对一般常人来说,其心理状态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以致产生郁郁不快的情绪体验,不过时过境迁,一般人在心情上能很快恢复平衡。但是,当有些人,其忧伤愁闷、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情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不易平复过来时,就可能出现反应性抑郁症。因此,反应性抑郁症是否发生,除了精神创伤这个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其他的条件,诸如躯体素质、神经类型、性格特点以及当前的心理与躯体状态等。同样是不幸的亲人亡故,对于神经类型较为平稳、均衡,性格较为开朗、沉着的人来说,其情绪反应就可能不致达到精神失常的程度,而对于神经类型较弱,具有易感素质以及胆怯、敏感的人来说,就易引起大脑机能失调,导致情绪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