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层次性

5.2.3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层次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熟悉、了解以及新的目标确立等问题。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层次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情绪趋于稳定。如在中学时期,情绪容易一触即发,而现在则有趋于迟发的趋势,如果被别人激怒,不一定立即做出情绪反应,而能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做反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已具备控制或压抑自己强烈情绪的能力。但是,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情绪起伏较大,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如学习成绩优劣、身体健康状况好坏、入党入团问题、奖学金的多少、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都会引起情绪波动。当遇到顺利的事情时,就显得格外兴致勃勃。在高校教育环境中,随着大学生知识经验的增多,能力的提高,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在道德感的发展上由于大学生道德认识不断提高,使道德情感进一步深化,符合社会准则和期望的道德感逐步形成。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期望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憎恨不正之风;他们颂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道德行为,鄙视损人利已的丑恶行为;他们珍惜集体荣誉,崇尚团结、正义。大学生在理智感方面的发展更为突出,他们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趋向深刻和稳定,对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已变成一种自觉的追求。研究结果表明,求知需要在大学生众多的需要中占据了首位。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需要,为大学生理智感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基础。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迫不及待的紧张感,会因理论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一道难题冥思苦想而倍感学习中的甘苦喜忧;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惊讶感。在美感发展方面,大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感日益深刻。他们对美有着敏锐的感受性,对美好事物不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还是人格美均有着强烈的需要和执着的追求。因而他们喜爱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崇高情操,渴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并不断从品德、心灵、语言、行为等方面加强修养,以追求人格的完美。